发布日期:2012年03月2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周大彬 通讯员 牟奕 字号:[
大][
中][
小]
本网讯 “现在黄岩的种田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人”、“在短短的5年里,农业人口下降了36.6%”、“为什么如今的农民都不愿意种田?”……在日前召开的黄岩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一则关注“农民荒”的提案被确定为今年的“一号提案”。
“‘农民荒’问题是一个影响到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大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提案人胡才谦委员只要一提起这个话题就显得十分焦急。
黄岩作为一个农业区,眼下“50后”、“60后”是农业的主力军,然而随着他们的老去,农业生产将有可能后继无人,“农民荒”的脚步正日渐逼近。据当地权威部门调查,2010年,黄岩区常住人口为63.21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为7.79万人,这比2005年的11.31万人下降了36.6%。
胡才谦分析认为,前几年,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加速转移到城镇及非农产业,而与此同时,高校农业专业毕业生数量又大幅减少,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出现断层现象,这也使今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遭遇瓶颈。
卢震委员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他说,黄岩如今虽已形成柑橘、茭白、高山蔬菜等几大产业带,但背后支撑的都是大量中老年人,如果没有新人加入,后果不容乐观。
“其实‘农民荒’说到底‘荒’的是高素质的农民,而发展特色农业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农民。我们要做的是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新型年轻农民,同时营造出农民光荣的社会氛围,要研究制定引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优惠政策,打好生态环保农产品这张牌,全面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效益观光农业。”胡才谦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就目前而言,要把农业做成大产业仍然缺少一个大平台,我认为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成片园区,形成规模经济,然后才能引进大农业,引进更多的农业专家,农民素质自然得到提高。”黄岩区农办主任梁华平提出自己的看法。
针对“农民荒”问题,黄岩区农业局副局长张文飞表示,要切实采纳委员建议,完善惠农支农政策;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作为农业干部,一方面要呼吁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关心农民,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想办法出思路,进村入户为农民送信息送农资送服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