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政协报 “请大家先深呼吸三次,闭上眼睛感受当下的状态。”近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清华社区文化家园,随着南湖区政协委员、觉航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方晓虹老师的引导,同学们逐渐进入专注状态。这是社区“心能加油站”为初二学生开展心理培训的关键环节——沙盘实操演练。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我一直在思考能为孩子们、为社会再做点什么,怎样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团队力量去帮助更多的家庭。”方晓红坦言。作为一位深知委员重任的心理服务专家,方晓红时刻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敏锐洞察。她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捕捉到有关心理健康的线索,提交的《关于重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因内容兼具广度和深度,被南湖区政协采纳。无独有偶,许琳霞委员也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湖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提案》。
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不少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且总体呈现低龄化、隐蔽化趋势。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学习压力过大、家庭陪伴缺失、沉迷电子网络等,同时也与快节奏、高压力、多变化的社会环境有关。
许琳霞委员长期扎根基层开展家庭调解工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着最直接的感受。那些因课业压力变得沉默的脸庞、被家庭矛盾困住的焦虑眼神,还有在虚拟网络中迷失方向的迷茫身影,都成为许琳霞决心推动改变的原动力。在基层妇联的工作经历,让许琳霞目睹了太多令人揪心的案例。一位母亲曾焦急求助:正读初中的女儿从开朗少女变得郁郁寡欢,成绩下滑、抗拒上学,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深入了解后发现,高压的学习环境以及与父母长期缺乏有效沟通,压垮了孩子的心理防线。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与复杂性让她深刻意识到:守护孩子的心灵家园,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
许琳霞在提案中特别提到,当前“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仍存在诸多短板。为此,她建议整合妇联、团委、教育、民政、司法等多部门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打破部门壁垒,让爱心、耐心与决心凝聚成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坚实力量。从学校的日常心理辅导,到家庭的科学教育引导,再到社区的公益支持网络,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爱闭环。
南湖区近年来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推进儿童心理指导体系建设,通过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及社会组织力量,实施困境儿童“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团辅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心理韧性。2024年,南湖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区域心理服务的重要支撑。南湖街道多个社区更是亮点频出,文星社区、云都社区积极探索家校社联动新路径;农翔社区作为市妇联“青蓝万家”家庭教育实践点,今年启动“童呵护”“童成长”两大项目,为周边家庭送去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与个性化个案咨询服务。新嘉街道依托“方老师有话说·阳光小屋”平台,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心理健康课程,常态化开展服务,全方位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50多期,服务青少年学生1500余人次。
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期间,嘉兴市心理咨询中心、嘉兴市睡眠医学中心正式成立,嘉兴市“全民健心”心理健康知识巡讲活动启动;区卫健局举办社会心理咨询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南湖区各中小学校、镇街道、村(社区)纷纷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讲座,有力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守护青少年心灵家园,刻不容缓。对许琳霞来说,一件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不仅仅是一份建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许琳霞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她将持续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痛点难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推动提案落实,用心守护青少年的心灵家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