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协委员接力打造“微关爱”—— 共同守护“小候鸟”的夏日晴空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基层政协委员接力打造“微关爱”——

共同守护“小候鸟”的夏日晴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郭帅   字号:[][][]

据人民政协报 710日,浙江义乌,夏日蝉鸣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包裹着福田街道过溪楼村的文化礼堂。清晨的阳光刚爬上雕花窗棂,50多个孩子的朗读声便像雀跃的溪流般涌了出来:“有一种语言,它很神秘,蕴含着一个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智慧……”

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小脸上满是专注,跟着老师的手势起落,尾音里带着孩童特有的清亮。

作为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义乌常年聚集着众多外来务工者。他们在市场里、工地上、街巷间忙碌打拼,却常因生计无暇顾及暑期的孩子。这些被称为“小候鸟”的流动儿童,暑期面临的照料缺位、学习断层成了许多家庭的心头事。

“不能让孩子们的暑假只剩下等待。”2013年,时任过溪楼村党支部书记的义乌市政协委员楼宝娟走村串户时,总被这样的场景触动:市场旁的台阶上,一个男孩抱着作业本睡着了;出租屋门口,几个孩子围着手机看动画片,身后是父母匆匆搬货的身影。

于是,楼宝娟在村委会的3间刷着白墙的办公室里,支起几张旧课桌,“微关爱夏令营”就这样应运而生。

12年过去,旧课桌换成了明亮的文化礼堂,从最初的20多个孩子,到现在已经服务了2600余名“小候鸟”,“要让每个来义乌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楼宝娟说,这是她不变的初心。

今年夏天,义乌市政协文润惠民委员工作室接过接力棒,联合浙江理工大学“义乌微关爱”实践团队,启动“有情有义‘义’起守护”主题活动,让这份温暖有了更丰富的表达。

武术课上,世界武术冠军、义乌市政协委员成成扎着高马尾,一身红色练功服格外亮眼。“马步要像扎根的树,冲拳要像出鞘的剑!”她边示范边喊,声音里带着股韧劲。10岁的江西女孩李雨桐学得最认真,小脸憋得通红,汗水顺着额角滴在地板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篮球场上则满是欢腾。义乌市政协常委黄琦军带着孩子们玩起“协作运球”游戏,两个孩子一组用肚子夹球奔跑,稍不配合就会掉落。“篮球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要学会配合队友才行。”黄琦军笑着引导,场上的欢呼声与鼓励声此起彼伏。

美术课上墨香氤氲,王芷沫画了幅《妈妈的早餐摊》,画里的豆浆冒着热气,旁边工工整整地写着:“妈妈说,来买早餐的人都是街坊,要多给一勺糖。”

这样的温情细节在夏令营里随处可见。中午就餐时,楼宝娟总会端着餐盘,挨个问孩子:“今天的菜合胃口吗?不够再添点。”如今的她,早已成了孩子们口中亲切的“楼奶奶”。

回忆起12年前的场景,楼宝娟感慨万千,“那时候3间办公室挤着20多个孩子,有年夏天暴雨,教室漏雨,我们就把桌子搬到走廊上上课。”她笑着回忆道,“但有个孩子说,在这里比在家还暖和,我就知道,这事儿必须做下去。”

如今,“微关爱”不再是楼宝娟一个人的坚守。近20名政协委员接过接力棒:律师来教孩子们识法懂法,医生来讲暑期安全知识,心理咨询师陪孩子们做游戏解心结……

“课程也从最初的作业辅导,扩展到文化传承、心理健康、法律普及等八大领域。”楼宝娟望着礼堂里奔跑嬉闹的孩子,眼里满是欣慰,“希望‘微关爱’能像一棵不断生长的树,枝繁叶茂,庇护着越来越多的‘小候鸟’。”

“孩子来这儿,我们上班都踏实。”福建籍母亲林益媚每天送女儿来夏令营时,都会在门口多站一会儿,看着女儿跑进礼堂的背影,笑容里满是安心。她在市场卖窗帘,以前暑假总把女儿锁在店里,“孩子闷得慌,我们也揪心。现在她每天回家都讲新学的本事,说长大了要当义乌的政协委员,像楼奶奶一样帮人。”

从过溪楼村的3间旧办公室到能容纳百人的文化礼堂,从一个政协委员的坚持到一群政协委员的接力,“微关爱”就像一颗种子,共同守护着“小候鸟”的夏日晴空,不仅为外来务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更让这座城市充满温暖与善意。而那些关于守护与成长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