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年03月1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郑锐 通讯员 戴春峰 字号:[
大][
中][
小]
本网讯 生猪养殖是衢州市衢江区传统特色产业,但生猪养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养殖废水、粪便等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暴露无遗。为实现农业支柱产业的科学发展,达到经济、环境效益双丰收,2001年,该区云溪乡棠陵邵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至今全区已建成生猪养殖小区35个,生猪移栏上山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生猪养殖小区发展速度缓慢。
该区政协委员舒志涛了解到,现有的生猪生态养殖小区有农户自发建设、大养殖户带领建设、生猪协会引导建设等多种形式,各方对养殖小区建设的概念认识不一,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缺少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大群体、小规模、高密度、开放式”的养殖模式,看似集中了,其实还是散。据统计,全区35个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商品猪仅占全区生猪总出栏数的17.7%。
在当前节能减排的政策环境下,养殖小区建设是实现生态养殖的一条路径,这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农民增收。但如何加以规范引导使其发挥应有作用,舒志涛建议,区政府成立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生猪移栏上山养殖小区建设;注重生猪移栏上山养殖小区建设的科学规划,制定《衢江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设置及近(长)期发展规划》,对养殖小区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整与设置,避开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地方,不与基本农田政策相冲突,符合环境保护和兽医防疫要求,以利于排泄物的处理与排放。同时在用地、用林、用水、用电、项目资金、技术服务、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指导小区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联结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不断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