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6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宏 周方 字号:[
大][
中][
小]
本网讯 “市政协长期关心、支持,极大推动了杭州养老事业的发展。”杭州市民政局负责人在市政协开展的一次对专题常委会议建议案的跟踪监督时这样表示。四年来,杭州市政协针对养老事业发展不断建言出力,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市政协副主席张鸿建又带队赴临安市,就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2008年末,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杭州,开始面临一系列老龄化问题: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巨大冲击,难以维持;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和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受益面窄;机构养老历史欠账多,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城市中心区“一床难求”……“特别是在机构养老方面,杭州在全省乃至15个副省级城市中,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全市每百名老年人口拥有社会福利机构床位仅1.76张,低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该项指标A级>2张的要求,也低于浙江省平均2.3张的水平,更低于国际惯例的3张水平。”市政协在调研中敏锐地发现这一关键性问题。“主城区养老机构床位数严重不足,增加床位的压力巨大。”市民政局负责人在向市政协作养老工作情况通报时坦言,按照浙江省政府的要求,到2012年杭州市需净增机构床位17000张左右,任务艰巨。
为此,杭州市政协把“加快发展各类养老机构,促进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课题,开展了历时半年多的调研,提出“把发展养老事业作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内容”、“探索组建功能导向型的机构养老体系”等5方面的建议。时任市长蔡奇给予高度评价。
次年,市政协召开“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专题常委会议,着重就推进养老模式多样化、加强养老问题分类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会议形成的建议案《关于促进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得到市委书记黄坤明的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建议案的不少内容体现其中。
2010年,民革杭州市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提高我市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市委书记领办。2011年,九三学社杭州市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养老事业的若干建议》,又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市长领办。2011年下半年,市政协还开展了“回头看”活动,逐条对照专题常委会议建议案,跟踪监督采纳办理情况。
在政协的大力推动和持续努力下,杭州养老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和不错的成绩:至2012年底,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167家,“星光老年之家”3473个,老年食堂91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4家,主城区初步形成了居家养老服务15分钟步行服务圈;共建有养老床位41616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26张……
政协的一项项建议也逐渐变成了现实:养老床位数和政府购买服务人数,被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杭州市社会养老事业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制定出台,明确“90%家庭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的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和介入程度的不同,政府对养老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养老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市级财政每年都对城乡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进行补助;关于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两标准两办法”制定出台,率先推行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同时建立国办养老机构准入评估机制,确保优先接受最困难的老年人入住……
建言养老事业发展,是杭州市政协在协商议政方面的一个经典之作,其经典之处就在于建言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独到性。市政协主席叶明认为:“政协的议政建言,不仅要有针对性、前瞻性,还要有独到性,就是要有独到的研究、独到的发现、独到的见解、独到的建议,真正体现政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