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5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张丹丹 字号:[
大][
中][
小]
本网讯 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如何让“文化气息”更多地浸润到村民的生活中?这是今年绍兴市柯桥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文化活动开展,需要有人带头。在柯桥区,活跃着一大批“草根民星”。民间文艺社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如何顺应时势,大力发展民间文艺社团,使更多的“民星”变参与者为组织者,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更好地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上热下冷、上强下弱、上宽下窄等问题?政协齐贤镇工委为此走村入户,进行深入调研。
针对认识缺位、管理缺失、资金缺乏、体系缺省等问题,他们建议,转变思想认识,突出培育一批适应社区和新农村文化服务需要的公益性文艺社团,政府由实施者变为统筹指导者,甚至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者;健全管理机制,适当降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有效促进其为城乡社区公共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引导、扶持各文艺社团以“阵地不丢、队伍不散、活动经常”为宗旨,使社团文化在注重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新老传承。
政协夏履镇工委在调研中发现,多数镇街存在文化专干不专的现象,基层文化队伍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他们建议,进一步厘清基层文化站的工作职能和功能定位,广纳贤才,并加强专业培训,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打造出一批文化战线上的新“民星”。同时,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且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强化文化站在基层文化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专业定位,保障文化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如何通过文化礼堂引领农民们完成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寄”的华丽转变?如何让各种“文化气息”逐渐浸润到农民的生活中?姚红梅委员建议,在发展长效化、内容特色化等方面下功夫。
政协福全镇工委则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活动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当前要尽可能地保存、抢救、记录传统村落遗物,将村头田边的文化遗存纳入文化礼堂建设的范畴。“只有让村民拾回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自信心,才能发挥好他们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中的主力军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