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政协“五水共治”座谈会似一场“专业辩论会”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温州政协“五水共治”座谈会似一场“专业辩论会”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4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夏紫裕 温文文 通讯员 曾伍英   字号:[][][]
本网讯    “某些地方通过大范围清淤,水质改善了,而清出的河道底泥会不会二度污染农田?这是百姓很担心的问题,长效机制要不要介入?”围绕“‘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讨论,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金彩的“抛砖引玉”,引来的是委员们的争相发言,甚至一度“打乱”了发言秩序。
这是在日前温州市政协关于联动开展“‘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座谈会上的一幕。“富营养化”、“固碳”、“陶粒”等专业术语频频出现,座谈会俨然成了“专业辩论会”。
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杨五解释说:“对农田有没有污染威胁,要看底泥是否含有重金属或有机物超标。”
长期从事生态绿化的市政协委员、永嘉县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李星涛急忙跟进:“河道底泥对农业来讲是个宝,关键看污染物的‘度与量’,如果富营养化厉害,正好可用于改良普通土壤;如果重金属超标,可用于改良生态公益林的土壤或花卉苗木种植土,利用植物进行固碳,所以,我们的长效监督可往循环利用方向思考。”
“若重金属超标,需按危废处置,如经许可,可制成陶粒进行固化后就无污染,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政府需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民资进入资源再创利用领域。”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林曙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
泰顺县政协副主席胡昌迎结合该县的实际提出:“对多山区的地方,农村的保供水才是个重点,不能视而不见,偏废监督。”“一些村有几百年的历史文脉,不能因为治污的需要,把路整得面目全非,连‘乡愁’也没了。”胡昌迎的一席话,引起了与会者共鸣。
“真想不到去年的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效果这么好,感觉今年省、市政协和委员们在监督方面思考得更全面、更长远、更细致、更具体了。”文成县政协经建委主任胡文铰感叹道。
围绕“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委员们还就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设施不能用、群众不要用”的“无用”现象,对截污纳管两头无法拼接的“最后一米”现象,对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长效跟踪办法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将监督与环境执法相结合,将现场水质检测的典型示范与监督建议相结合,将发挥委员服务社会的“四季下访”与技术指导相结合,将政协委员主体与大众参与相结合等建议。
据悉,该市政协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民主监督方面,创建了“一单一书”管理模式,统一印制了《“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告知单》和《“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意见建议书》,委员们可将工作中发现的较大问题用“告知单”转告相关部门;如有意见建议,可用“建议书”呈送相关领导。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