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年06月3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孙奕 字号:[
大][
中][
小]
本网讯 “杭城1347名交警,上路执勤的只有670余名,这样的配警率是否合理?”“不客气地说,杭州的智能交通系统不仅有待完善,原有的设备更需要及时修缮,保守估计,杭城60%以上的道路交通自动传感器是坏的!”
近日,杭州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员赴市交警支队调研,针对“规范交警执法”、“规范停车管理”两方面的内容进行监督。座谈会上,市政协特邀界别委员、梓昆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梓昆开嗓“炮轰”。当然,顾委员的“炮轰”是建立在对交通问题的关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上的。作为一名公安部特聘的验钞机专家,他用“验钞”的严谨态度来考量杭州的交通问题,并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的提案中提出“在主要路口地下设置车流感应器;自动根据车流调节信号灯;在人流较大的人行道设置按键式信号灯等”多重缓解拥堵的具体措施。
治堵——专程去“邻居”那儿取经
当杭城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堵城”之后,市政协委员们把目光投向隔壁大都市——上海。上海背街里弄多、人多车多,但堵情似乎没有杭州严重,是不是他们的管理有什么独到之处?4月16日,爱较真儿的政协委员们专程赴上海黄浦区交警局实地考察。上海的做法与顾梓昆委员的提案传递出的重要讯息是相同的:“警力不足可以向科技借!”治堵社会化,人人当好监督员。违法录入实现无需打字的智能化,背街小巷违停喊话器全覆盖,交警、社区民警联动执法等综合手段都是杭州可以借鉴的好手段。
九三界别委员、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何黎明也持相同观点:“秩序不是靠警力堆出来的,而是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合法的管理方式管出来的。杭州作为长三角的一个中心城市,可以争取财政出资,建立交通模拟实验室,研发全城智能化交通管控分析系统。”
在交通的有序管理上,何黎明委员观点尖锐:“现行的管理,往往以侵权的手法起到懒政的作用!”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在路边打桩防范违法停车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因为道路资源是公共资源,不能人为隔离。治理拥堵,源头管理是根本,例如建章立制,违法停车实施三个一律拖移;提前介入,对住宅小区合理设置出入口、商务楼预设访客车位进行管理;科学管理是增强管理刚性的前提。
治水——旅行路上不忘履职
“我一直理解‘水’就是生命,世间万物就是靠阳光靠空气靠洁净的水才能生长……”这是市政协城建委特聘委员、杭州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涤《长效管理“保供水”》材料中的开场白。
2014年,她去澳大利亚旅游,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墨尔本城市上游的一个城市供水系统,看到用铁丝网围绕起来、受法律保护不准进入的城市用水一级水源水库时,她随手拍了照片,并放到了专委会的微信群上,引起了委员们的强烈反响。旅行回来,她将照片进行整理,并对比本地水源保护地的照片,写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材料,亮出建立多个城市供水上游源头保护区、制订出台地方性城市与农村生活污水保护法、绘制城市用水供水系统,做到家喻户晓,培育全民关注意识等优质建议。
治水是关系千秋万代的福利工程,但是现代人的短视行为却往往与环境保护的目标相背离。日前,市政协领导带队对10条臭水河的治理进行回访,发现问题不少:如截污纳管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偷排漏排现象依然存在、河道清淤成效不明显……暗访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监督工作为切实实现治水长效机制,打好治水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时时刻刻拉紧弦。
治气——这事儿挺揪委员的心
三面云山一面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杭州,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这种“先天不足”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外扩散,极易形成灰霾天气。此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气颗粒污染,则是杭州灰霾天数居高不下的“后天原因”。
为了治霾,杭州市政协委员们真没少操心。
霾从哪里来?他们认真调研,给出科学依据。王其委员说,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集聚、城市化程度提高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建筑粉尘等大量颗粒物无组织排放,这都是灰霾天气的重要诱因。
霾要怎样治?怎样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市政协委员、环保局长胡伟介绍说,杭州近年来在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上花得大力气,下得大手笔。比如,强势推进主城区“退二进三”工程,在大杭州范围内全面关停黏土砖瓦窑、淘汰落后水泥机立窑、关停小火电机组。还有立法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并加强对建筑施工扬尘的管控。
要长留蓝天白云,委员们建议要从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着眼长远进行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强势推进工地扬尘治理等方面下狠招。
治垃圾——五云山上捡垃圾
周末的五云山,如果你见到一群拿着编织袋边锻炼边捡垃圾的人,不要觉得奇怪,市政协港澳侨台界别委员、JASONWOOD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紫林已经将这样的公益行动坚持了近10年。最初是劝阻别人不要乱扔垃圾,后来发现劝阻无效,就干脆看到垃圾自己捡起来,渐渐地,跟着他捡垃圾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如今五云山上的垃圾明显比以前少了,这意味着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洪委员说到这里时一脸欣慰。
一个最朴实的环保行为,坚持了10年,并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感染他人树立环保意识。这个正能量的小故事是市政协主席叶明在一次例行的走访委员过程中挖掘出来的。叶明在多个场合赞扬这种“益行”,并鼓励多宣传、多挖掘市政协委员们热心环保的行动。
张和平委员认为,垃圾问题说到底,是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综合考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是垃圾本身的问题,减量是正道。一是数量上做减量化处理,再也不能没有顾忌地产生垃圾了。二是对垃圾做中间环节处理,分类是前提。垃圾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垃圾中间处理的过程。比如,生活垃圾的“大头”——厨余垃圾,特点是水分多,中间环节处理后,焚烧起来会方便很多。
九届市政协委员、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认为,垃圾焚烧厂建到哪里,要与周边当地的发展通盘考虑,给予适当补偿。台湾新竹市环保局的做法是把全局的办公室都搬到了垃圾焚化厂,目的就是与居民“拉近距离”,让社会消除疑虑。通过长时间平稳运行、信息公开、邀请居民参观、欢迎社团监督,焚化厂和社区居民建立起了信赖关系。而且,焚化厂每烧1吨垃圾,就要拿出200元新台币,作为给居民的回馈金,用于支持当地建设和民众福利,逐渐把“邻避困境”变成了“邻喜效应”。
委员们还建议积极发挥政协组织和委员的作用,无论是情绪引导、信息公开反馈,还是加强宣传、依靠监督,都应该注重政协组织的广泛参与,善解“垃圾围城”的都市难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