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政协:提妙招妙用淤泥 科技治水变废为宝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柯桥政协:提妙招妙用淤泥 科技治水变废为宝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张丹丹 通讯员 章立群   字号:[][][]
据联谊报    在“五水共治”中,“清三河”、疏浚河道清理出的淤泥该往何处去,是各地治水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近年来,绍兴市柯桥区大力推进“五水共治”,持续开展河道清淤,清淤量每年不少于100万立方米,河湖清淤疏浚工作任务艰巨,淤泥处置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可供堆放淤泥的空闲地块越来越少,且当该地块开发利用时需对堆放的淤泥再次转运;另一方面,淤泥四处自然堆放,对土地、河道、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在去年的一次区政协常委会议上,朱潮美委员建议,引入科技手段,变河底淤泥为环保材料,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置河道淤泥,减少因堆放淤泥造成对农田的过多占用,避免河道二次污染。
区政协将此作为“五水共治”专项民主监督的重中之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专题议政、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积极议政建言。
柯桥区委主要领导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吸纳,并组建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水电局、环保局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专门考察淤泥生态处理技术,深入了解淤泥固化处置技术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并与区政协多次进行专题协商,从技术手段、生产成本、规模和固化产品等方面对河道淤泥处置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经多方比较论证,调研组认为,武汉某公司的淤泥脱水技术具有占地少、无污染、可利用等优点,且有成功案例,适宜柯桥实施。
当年10月,投资约3000万元、拥有8套脱水固结一体化系统的全省首个淤泥固化处理中心在柯桥区齐贤镇建成投用。
在齐贤镇兴浦村,记者沿着瓜渚湖直江前行,水面造型各异的狐尾藻与两岸的绿化交相辉映,江水缓缓流淌,映衬出一幅天蓝地绿的江南画卷。水草中间,一条直径约40厘米的黑色管道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潜江蛟龙,从瓜渚湖直江上游一直通往兴浦村一处田头。据悉,瓜渚湖里的淤泥就是被输送到这里集中固化。
通过管道运输过来的泥浆流入调节池后,被掺入暗黄色的泥沙聚沉剂搅拌均化,再输入装在高处的固液分离机进行处理。大约经过50分钟的处理流程,分离机下面就陆续“吐”出大块泥饼。这些泥饼面积约0.5平方米左右,厚约4厘米,强度高,遇水不软化泥化,有利于车辆运输装载,可用于绿化等工程泥土回填、砖瓦厂制砖等。据了解,该处理中心当年便成功解决了瓜渚湖、三江大河等重要河湖水系约70万立方米淤泥的堆放难题,固化泥饼近30万立方米。
在此基础上,今年,柯桥区增设了钱清、福全两个泥浆固化分中心,使年固化处理泥浆能力从100万方提升至180万方,全区所有镇(街道)清理出来的河道淤泥都将实现无害化处理。
结合柯桥区政协“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专项民主监督意见,今年,柯桥区水利水电局研究出台了《河道淤泥清淤固化一体化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从施工流程、计量标准、运行管理、资金结算四个方面入手,对河道清淤固化工作进一步明确规范,确保河道淤泥清淤固化一体化运行在全区范围内顺利实施。
“‘五水共治’需要持之以恒,也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柯桥区政协主席孟柏干表示,在“五水共治”中,政协要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以独到的眼光和超前的理念进一步探索科技治水机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作出有益参考。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