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政协:委员呼吁出台文件帮扶少数民族村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云和政协:委员呼吁出台文件帮扶少数民族村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1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耘禾   字号:[][][]
据联谊报    少数民族特色村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云和县政协委员董益禄调研发现,当前该县民族特色村建设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发展滞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濒临失传等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董益禄说,目前,不少地方没有专门的指导和规范在民族聚居区实施民族特色村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建设的相关文件,导致各部门在项目规划上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特色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由于缺乏规划和具体的工作指导,有的地方按一般村庄的简单模式实施民族村项目建设,民族村与普通村风格趋同,无法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他在云和县调研中发现,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农民自身素质等主客观因素限制,总体上民族村的产业规模小、层次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普遍低于汉族群众,且有逐年拉大之趋势。村集体经济薄弱,可支配收入少,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现象较为严重,用于民族特色村建设的资金更是严重缺乏。
值得关注的还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挖掘和保护问题。如畲族是一个有自己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畲、汉群众的深度混居,目前云和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流失和文化发展萎缩,面临湮灭的危险。原始的建筑风格已逐步汉化,部分畲族群众对彰显畲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缺少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意识不强,因而在民族村建设中较难付诸实施。
为此,董益禄建议,政府加强对民族特色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尽早出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范围内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引导各项目实施主体部门从项目论证开始就能充分考虑民族村发展的特殊性要求,确保民族特色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政府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注重调动民族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把民族特色村建设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统筹安排,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进一步研究发掘、收集整理相关文化艺术图标和民族特色建筑符号,指导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特色历史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复工作,为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及维修提供科学依据与文化艺术素材,打造独有风格。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