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政协:农渔林界提出“三新”促扶贫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定海政协:农渔林界提出“三新”促扶贫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25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吴一泉 叶珍艳   字号:[][][]
据联谊报    经过多年努力,舟山市定海区已全面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但是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区政协农渔林界建议,“三新”促扶贫。
近几年,定海区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精准性和均衡性仍然有待提高。扶贫主体多源,力量分散。当前该区扶贫主体主要有官方机构(如区扶贫办、民政局)、协会(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企业和个人等,但各扶贫主体局限于各自范围内的职能扶贫,合作式扶贫较少,扶贫效果不明显。扶贫资源缺共享。由于各扶贫机构之间信息不畅通、反馈不及时甚至彼此间没有交集,在工作中出现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均的情况,“一贫多扶、应扶未扶”现象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引发社会不公。扶贫方式欠精准。当前主要以政府补助和兜底的方式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帮扶,只能解近渴,不能解远虑,真正输血型、长远型的扶贫方式仍然缺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渔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和社区、村经济组织等扶贫基地吸纳低收入户就业的做法仍未普及。
为此,区政协农渔林界建议,深入挖掘,确保劳力新就业。以“就业扶贫”为重点,鼓励一批渔农龙头企业、种养殖业、农家乐、村经济合作社等扶贫基地安排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实现有尊严的就业。探索政府转移支付的多样化,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实现相应群体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政府为低收入户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母婴养育、烹饪、插花、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户的就业率。鼓励低收入户自主创业,采取金融扶贫方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对于有自主创业意向的低收入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方式,给予创业资金援助。
整合资源,建设扶贫新局面。整合各单位扶贫资源,实现多渠道、多方面、多项目的扶持,减少或避免多头申报。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扶贫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扶贫共享网站,将所有的扶贫信息通过网站与各单位及时共享,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尤其是在各镇(街道),设立扶贫工作办公室,在社区配备专业人员,形成区、镇(街道)、社区扶贫一条线,做到上通下达,各司其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扶贫工作“血”的来源。强化资金管理,出台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做到投有力,用有效,记有账。整合资金来源,结合各部门的扶贫项目和扶贫专项资金,集中调配资金使用对象和使用额度,实现1+12的扶贫效果。
掌握动态,精准到户新帮扶。要深入到各社区、村一线,切实了解每户低收入户的实际情况和动态,并予以归类、归档,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切实帮扶到位。在实地了解的基础上,联合民政、残联、妇联等相关单位,制定实际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措施落地。要探索有就学和学生就业需求的低收入家庭的帮扶方式,引导鼓励学生报考职业技术类学院,并在相关费用减免、入学门槛调整、工作安排等方面予以照顾,社会公益性岗位、创业帮扶性岗位要适当向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学生倾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