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杭州市政协履职建言综述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十届杭州市政协履职建言综述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7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周方   字号:[][][]
据人民政协报    “在杭州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全市各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市委感谢你们!杭州人民感谢你们!”201623,在杭州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回望这些年,杭州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履行职能,协商有高度,监督有力度,建言有深度,用自己的智慧与心血,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在杭州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紧扣中心会协商
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新要求。
杭州市政协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完善协商工作机制,加强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完善全体会议协商、常委会议协商、主席会议协商、界别专题协商等协商工作格局,紧扣中心协商建言,推动政协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在杭州改革发展中展示了政协的作为和价值。因为紧扣中心,会协商,善议政,市政协开展的各项履职工作,很多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政协每次专题会议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我今天也一定要来参加。”201622日下午,杭州之江饭店五楼千人会堂,市政协“助力服务G20峰会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专题会议现场,百忙之中的杭州市长张鸿铭,与往年一样,再一次来到会场,认真倾听委员发言,不时拿笔记录。细数起来,从2014年的“给我一片蓝天”专题会议,到2015年的“给我一方净水”专题会议,再到2016年的“助力服务G20峰会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专题会议,张鸿铭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市政协的专题会议了。究其原因,除了会议主题都是当时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外,协商氛围好,委员发言踊跃,建言质量高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2015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市政协年初就把围绕谋划“十三五”发展协商建言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各专委会、各党派团体、界别和委员及有关专家参加的五个调研组,着重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升级、农村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与社会事业、开放带动和城市国际化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并举行专题常委会议协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彰显城市个性与特色、重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等7个方面29条重要建议。市委全会前又召开会议进一步协商建言。市政协由此形成的《关于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若干问题的建议》,以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设性”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龚正的高度评价,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并吸收政协提出的建议。”
事实上,这些年,市政协围绕杭州的改革发展大局,还做了大量的协商建言,如2012年,召开“以创新促转型、做强实体经济”专题常委会议,报送的“优化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创新驱动作用”等意见建议,被市委全会文件吸收采纳。2013年,审议通过《关于建设“美丽杭州”的建议》等三件建议案,有效推动了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和“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14年,开展“创新体制机制,提质增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形成16份调研报告,并召开专题协商常委会议,提出了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等10方面建议,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杭州市委关于建设“三型”城市、“以创新促转型”等重大部署,都是时任市委书记黄坤明首先在市政协全会上提出,逐步形成社会共识,成为市委决策,最后形成全市共同的奋斗目标的……这些,正是对政协“会协商”的一个生动诠释。
围绕大局真监督
监督监在关键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提出的明确要求。回顾这些年市政协开展的民主监督工作,始终围绕“服务大局”这一目标不动摇,始终遵循“监在关键处”这一原则不改变,面对问题不回避,真监督敢于直言。市委书记赵一德对此作了高度评价:“(市政协)围绕助推中心工作,积极履职尽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有力推动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重点项目推进、政务环境优化、民生难题破解等工作落到实处。”
“两个多月过去了,工作没有实质性推进,问题没有真正解决。请大家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分析原因!”20151119,市政协主席叶明率队前往浙商回归项目华滋科欣创意园视察监督时,直指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的关键所在。推进浙商杭商回归,是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近年确定的一项中心工作。继在2014年把开展浙商杭商走亲活动、助力浙商杭商回归作为履职重点之后,2015年,市政协又组织开展浙商杭商回归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民主监督,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详细了解阻碍回归项目推进的一些瓶颈问题,并通过督查的形式推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些上报已经治理好的臭水沟发黑发臭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河道的治理因为涉及两个区划管理被互相推诿……”针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们毫不讳言地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直戳要害。而做这一切,是为了还民青山绿水。“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和杭州市这两年的中心工作,市政协在2014年就组织开展了“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建立9大民主监督推进组和25个界别民主监督小组,并向市农办、环保、城管等3个牵头部门委派民主监督员,开展“排涝水”、“治污水”主题监督月活动,以小分队、小团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明察暗访。2015年,市政协又进一步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围绕“清三河”、“大市政配套”、“饮用水源保护”等问题,组织市、区县(市)政协委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活动。据统计,仅2014年这一年,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就发现问题1614个,推动整改1341个,提出意见建议1369条,被采纳902条。至2015年,全市政协已累计建立治水工作联系点214个,设立监督调研组215个,实地查看江河溪3970多公里,发现并反馈问题982个,提出意见建议923条,切实推动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
在对杭州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上,市政协民主监督同样紧紧跟进。为助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市政协专门成立8个民主监督组,分赴13个区县(市)及3个产业集聚区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围绕服务保障G20峰会这一“圆心”,市政协又启动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跨年度民主监督,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兵分6路对富阳、临安、淳安、桐庐、建德等地的整治工作开展了两轮明察暗访活动,对沿线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种乱养、乱搭乱建、乱开乱挖等情况和整治后的情况进行登记比对,拍摄影像资料建档,便于后续对比跟进……
聚焦民生善议政
“我听了大会14个委员的发言,发言里很多都是我们工作的短板。”201622,市长张鸿铭连续在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11份大会发言上作出批示,要求市城管、卫生、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而这些具有较高质量的建言材料,正是会前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别及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得来的,内容涉及城市国际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保障G20峰会等民生关切。
这些年来,杭州市政协秉承“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知行合一,围绕破解“4+1”民生难题、缓解出租车“打车难”、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完善民营医疗机构法规政策体系、改进医保支付方式等民生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和民主协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16年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张炳新委员的《关于加大扶贫重点村扶持力度的建议》、吴微微委员的《关于完善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建议》等26件提案被评为2015年度优秀提案,受到了表彰。仔细翻阅这些优秀提案,都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彰显着民生的热度,丈量出民意的厚度,倾注了委员的心血,展示了委员的为民情怀。为了写好《关于加大扶贫重点村扶持力度的建议》这个提案,张炳新委员就曾经跋山涉水,去过很多偏远山村做调研和走访,实地了解民情民意。
“恐怕再没有人能比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杭州养老服务发展,离不开市政协扮演的播种者、催生者、引导者、监督者的作用。”谈及杭州养老服务今天的成绩,作为参与者也是政府部门执行者的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余岱很是感慨。他表示,5年前市政协委员率先喊出要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并持续跟踪关注,市政协也连续三年将养老问题列为重点提案,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领办,把杭州养老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第三福利院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市第三福利院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和配套保障措施》等文件,体现了市政协建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推进养老事业新一轮发展”的改革发展思路,市政协委员提出的“试行公建民营体制,价格与市场接轨,逐步将公办养老机构转变为公办民营。政府则要转变职能,把重心放在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上,把政策财力放在托底保障上”等意见建议,也被吸纳在其中。
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六城区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统筹、推进半山及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推进杭钢地区转型升级……围绕民生议政建言,杭州市政协和广大委员们始终在努力着,实践着,推进着。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