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政协:补教育短板,由市场决定人才流动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温州政协:补教育短板,由市场决定人才流动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夏紫裕 通讯员 叶艳琼   字号:[][][]
据联谊报    “学历诚可贵,职称价更高;若为编制故,两者皆可抛!”在温州市政协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胡根新抛出了一首流传在教育界的打油诗,直指教育人才短板,引起了与会人员强烈共鸣。
温州正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东部作为高新科技集聚地,基础教育的提升极为迫切,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委员们就东部教育如何优质均衡发展、如何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支撑等纷纷提案建议。
近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针对《温州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送审稿)展开讨论协商。胡根新委员认为,高等教育或基础教育,公办教育或民办教育,编制都是个“篱蕃”。他建议取消编制,实行“备案制”,科学合理配置教育领域人力资源,形成由市场决定教育人才的流动机制。
曹凌云委员调研发现,当地学校教职工普遍反映编制是最大障碍,东部基础教育的未来工作,主要应优先考虑解决教师编制短板问题。
潘建中委员认为,师资水平的科学提高“永远在路上”,既要体现在数量上,更要体现在质量上,这是教育部门的根本责任之一。
市编办负责人当场表态,将全力配合,尽快考虑、沟通落实。市教育局负责人与委员们真诚交流,表示将积极研究,充分吸纳。
市政协主席余梅生指出,提升市区东部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是群众多年的期盼与诉求,全市政协组织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市区东部基础教育发展,不断发挥咨政建言、协调关系、舆论引导的作用,为促进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