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政协:民主恳谈会来解难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海曙政协:民主恳谈会来解难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徐建平 通讯员 胡锡超   字号:[][][]
据联谊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社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已经成为当前各地加强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今年首次民主恳谈的主题,组织委员与政府部门面对面协商,为进一步推进社工队伍建设建诤言、出良策。
为确保会议实效,海曙区政协精心选择了长期在基层工作、了解和关心基层组织发展的政协委员作为调研力量,通过个别走访、集体座谈、对比资料等形式,详细听取社工、社区专职委员、居民群众、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力求调研全面客观、建议掷地有声。会上,政府部门主动回应,与委员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民主协商效果。
焦点一:队伍力量如何选配
“加强社工队伍建设,首要任务是把好入口关,社工工作有别于公务员,在招考方式上也不能一味地参考公务员考试方式,建议以社区实际需求为前提,群众工作能力为导向,综合智商和情商两方面考核内容确定社工考录办法。”徐琦雄委员身处基层街道,对社工队伍建设感触良多。
郑荣健委员更加关注队伍内部结构,他发现目前辖区内社工队伍中存在应届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流动性大、社工队伍男女比例不均等问题,提出提高社会经历丰富和协调能力强的社工考录比例。
政协街道联委会主任金昌卿委员认为,在把好社工队伍入口关的同时,也要注重队伍内部资源的挖掘,积极探索优秀社区干部到龄返聘机制,使有经验、有热情、有能力的同志继续发挥作用,服务社区。
焦点二:职业前景如何拓宽
刘慧杰律师在平时工作中与社区时常接触,他建议改变以社区书记为唯一晋升渠道的现状,探索职务等级、专业等级两种发展方式,一方面根据职级、年限、学历学位等建立受益广、分类细的薪酬机制,另一方面科学设置社工专业等级,引导一部分社工为提升专业等级而努力。
鲍科臻委员补充道:“拓宽职业前景,也要提供更多、更合理的身份改变机会,比如向社工群体定期推出与社会事务相关的事业编制岗位,并进一步细化对报考者工作职级、专业技能、工作贡献度、年龄(以中年为主)等方面的要求。”
作为海曙团区委书记,李博古委员提出增强社工职业归属感同样重要,尤其在加强社工人文关怀上,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团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完善日常管理、奖励、慰劳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强化社工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焦点三:现实难题如何解决
“社区工作压力大,主要原因在于行政、居务工作叠加。”徐琦雄委员建议探索推进政务分岗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服务岗位以及窗口岗位的各项工作内容和职责,实现行政、居务有机隔离、双线运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针对中心城区商业居住混合型社区需求多元、服务繁杂的新情况,刘鸣委员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研究该类社区社工队伍配备情况、管理方式和存在问题,探索建立商业居住混合型社区社工队伍配备新模式。
此外,他还针对当前社工借调频繁的问题建议,建立完善的社工借调管理规定,明确借调工作管理权限、借调条件和时限,严格监管审批程序,避免随意借调、集中借调、违规借调。
区政协主席毕东华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不无感慨:“民主恳谈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已经成为丰富民主协商形式、提高履职实效的重要载体,海曙政协要继续把握切口小、问题实、影响广的原则,选准重点认真履职,鼓励委员多参政、善议政,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