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5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戴声 字号:[
大][
中][
小]
据联谊报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如何以此为契机,实现港航经济新发展?岱山县政协委员朱华章提案建议,推进航运、船舶两大产业整合发展,作为岱山县“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
岱山是全省航运大县,是省经信委授予的首个船舶修造业基地,船舶建造能力强,现有海运企业39家,运力总规模91.78万载重吨,各类船舶299艘,万吨以上26艘,年建造船舶能力500万载重吨,规模以上企业13家,最大船坞为50万吨级,船台40座,从业人员近2万人。
提案认为,随着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有序推进,必将对岱山航运、船舶两大产业的整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极大机遇和广阔市场,岱山加速打造长三角地区石油、铁矿石等大宗散货中转、储备、加工、交易基地,有利于推动岱山港航联动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
提案建议,要强化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形成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以软环境铸造硬实力,特别是在江海联运规范管理、现代服务政策等方面要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开展航运税收改革试点工作,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企业融资。设立产业基金,助推产业发展,2015年8月,舟山江海联运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投资方向主要是新的航运企业、船舶修造企业、绿色石化、土地围垦、海洋新光产业等,岱山也应顺势而为,尽快设立产业基金,规模在2至3亿,支持江海联运船舶的研发、生产。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金海重工等修造船龙头企业,建立江海联运船舶研发设计中心。积极对接浙江海洋学院等相关院校或科技公司,联合开发江海联运船型。利用长航局与舟山市政府共同开发研制江海直达船型的契机,争取支持,谋划江海直达船建造和使用。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组建新型海运公司,引导企业组建岱山航运集团公司,发挥集聚效应。由港口物流大企业为主体,资产为纽带,货源为依托,开展横向合作联营。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形式组建母公司,整合县内海运资源,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若干子公司,形成以母带子,子母互促整合发展格局。加强区域合作,强化信息共享,加快与长江干线的港口群、客户群的对接、沟通合作。引进现代服务企业,与长江航运集团联合建立起长江沿岸港口货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港口、航道、船只、离港签证、陆上物流等数据共享,实现江海联运物流数据调整交换,降低船舶空载率,缩短货物滞留时间,真正建立优质高效的江海联运信息化体系。
加快培育做大本地货源市场。政府部门要积极推进货源运输本地化,加大当地港口货源调控力度,在引进港口项目、临港工业贸易项目时,要把货源本地化承运作为项目引进的重要指标,提高岱山本地航运企业参与物流运输的货源份额。
建立适航职务船员培训基地。要积极发挥职业技术学校作用,培养适航船员,同时,要依托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舟山本地大专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享。要与长江沿岸海事、港航部门联合,积极开展江海联运船员资格证书培训,满足航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