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政协:倾情助力“智慧治水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德清政协:倾情助力“智慧治水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2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陈旭 通讯员 陈艳   字号:[][][]

据联谊报    无人机航拍、云计算、大数据、现代地理信息、机器人、远程自动化……当听到这些词汇时,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用在高端行业的高科技。在德清县,这些先进技术都被用在了治水上。今年以来,该县政协将治水监督工作与科学手段等先发优势结合,不断探索治水新机制和新模式,在“河长制”深化、数字化巡河、管道机器人作业、智能排水等方面,勾勒出了一幅科学监督、“智慧治水”的新图景。

为进一步深化“河长制”管理模式,德清县建立“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为全县1237名河长配备采集终端,实现各级河长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与共享,全过程陆上监控。政协委员在参与“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中,通过GPS精准定位及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把现场看到的各类治水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加以监督整改。以下渚湖街道为试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级河长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以点带面在全县铺开。该县建立了一套责任清晰、技术保障、队伍落实、督查到位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提高河道水环境保洁效果。

2011年,我省首个地理信息产业园落户德清。当地充分利用产业园优势,在“数字城管”系统基础上搭建“河道巡查”数字化管理系统,组建数字化管理河道巡查队伍,以无人机航拍巡查的方式,对全县1211条河道分类分级巡查,全方位空中监管。其中53条“清三河”每周巡查一次,95条省市县及沿路沿线重要河道每两周巡查一次,其余1063条河道每月巡查一次。目前,已完成一阶段试飞河道400多公里,掌握主要河道的初步情况,并为下一阶段精准巡查奠定基础。政协委员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又快速地增加了一个了解河道情况的渠道,为精准监督、建言献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在地下管网和排水方面,通过建立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CCTV管道爬行机器人”、依托电子管网图委托管网清淤公司,无死角地下布网以及采用自动化远程排水。以禹越镇为试点,已完成工业集中区内地下电子管网图绘制16.7公里,地下管网清淤10公里,管道视频检测6.7公里。已建成舞阳立交桥试点,针对城市内涝部分的功能已全部实现;完成了对舞阳泵站的远程自动化改造,值班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泵站;实时监测桥下积水,并将桥洞积水深度显示在道路两边的电子屏幕上,提示行人注意积水。

不放弃一个细节,不遗漏一个环节,委员们运用先进技术信息平台,积极助力“智慧治水”。“有了这些高科技,又增加了一个监督方法,真是相当好。把这些先进技术运用到治水上,方便我们采集数据,提高了委员们监督反馈材料的全面性,切切实实做到了科学治水啊!”县政协委员蔡蓉由衷地说。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