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宁波是江南水乡,因水而名、倚水而兴,却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望水而叹、被水而滞。一面是水资源已载不动高速发展,“宁波无波”、“水乡缺水”的尴尬随处可见;另一面是群众的“梦里水乡”渐行渐远,“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只能梦里重现。
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治水关乎生态、关乎转型、关乎民生、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2014年开始,浙江吹响了“五水共治”的号角,全省各级政协也顺势而动,举全省政协之力跟进、助推、监督,建高屋之瓴,成破竹之势。今年以来,宁波市政协继续积极响应、部署、组织“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成燎原之势。
查水情、访民情,不忘初心
善治国者先治水。水是命脉,古今皆然。“五水共治”既是治水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既是治水之方,也是治国之计,安民之策。同时作为一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又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攻坚战。唯有不忘初心,一只眼睛盯着治水,一只眼睛盯着百姓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主题抓到底,才能出实效、建真功。自2014年起,宁波市政协就响应省政协“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一个主题一干就是三年,一份激情燃烧至今愈加炽烈。
今年3月下旬以来,宁波市县两级政协按照省政协的统一部署,扎实组织好民主监督活动。市政协主席唐一军提出了主席会议成员带头贯彻执行好、机关各部门全力保障服务好、市县政协上下联动好、与市级有关部门协同好的“四好”要求。在活动中、市政协结合各地治水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明察暗访、深入调研,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民主监督工作有创新、内容有亮点。
参与更多了。全市共组织调研监督组160个,汇聚1900多名省、市、县政协委员,以空前的规模,分赴全市各地的江河、镇村、污水处理厂,以及“两路两侧”“四边三化”问题点位调研视察、明察暗访,查找问题和短板,提出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及促进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市政协还按照就地就近就便原则,把411名省、市政协委员明确到所在县(市、区)政协参加民主监督活动。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潘昶旭笑着说:“我们现在有了任务、压力大,但有了舞台、有了话说,跟以前相比,积极性大多喽!”
配合更紧了。市政协注重搞好配合、做好联动,着力营造同心同向、协力互动局面,合力推进“五水共治”。主动邀请涉水相关党政部门负责人参与民主监督,做到水情一起看、问题一起找、措施一起谋,有力助推相关问题的整改。为了落实杭深线鄞县大道特大桥58—59号桥墩下乱堆干柴问题的整改,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人拉着委员说:“你们要来看,我们连休息日都顾不上,全机关扑在一线检查,生怕出什么问题。”委员竖起大拇指说:“真不错,给你好评!”
作风更实了。市县两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坚持到实地、访实情、谋实招,以务实的作风做到真督真促。以小分队、小团组式监督调研,针对突出问题,进行蹲点调研,有许多委员拿着手机这里拍、那里发,一条条有图有真相,有观感、有建议,不含糊、敢较真的信息在微信群里、朋友圈里流传着、点赞着。
找短板、补短板,独具匠心
今年5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需要重点补齐的短板,一场找短板补短板的攻坚战就此打响。省委发出“认认真真找准短板、扎扎实实补好短板”的集结令,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宁波市政协紧紧围绕省委决定,积极贯彻省政协统一安排,在民主监督活动中要求以一颗匠心找短板,以工匠精神补短板,着力解决治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按照唐一军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查找短板,着力补齐短板,为助推我市‘五水共治’献计出力”的要求,市政协牢固树立“‘五水共治’一刻不停止,民主监督也一刻不停步”的长期作战思想,做到常抓不懈、常年不断、常盯不放,以匠心、聚慧眼,找问题、献良策。
农村治水是短板,委员下乡会诊——通过民主监督活动了解到,宁波少数农村由于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群众认识不到位,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的阻力还很大。这怎么行?市政协组织专项监督组,一跟头就扎进去了。带着问题扎下去,带着建议冒出来。几天后,一份专报信息就热腾腾地出炉了,委员们说,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识,把前期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委员们还说,要整合新农村建设各类补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污水治理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支持;委员们接着说,要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水环境保洁宣传教育,让农村群众入心入耳,真正意识到改善和保护水环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实现由“要我整洁”向“我要整洁”转变,自觉爱水、护水……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流域治理是短板,共谋跨界治理——一水分隔两地,这样的情况在河网密布的宁波并不少见,跨域河道、上下游河道由于两县(市、区)整治计划不相同等原因,部分河道整治效果不佳,如中塘河由于海曙区、鄞州区整治计划不一致,又处于城乡结合部,整治效果不明显,水质较差;鄞州区境内学院河,管理却属于海曙区,导致管理过程中问题重重等。市政协在监督中提出:“要有全流域治水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跨域河道的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治理机制,相关河道的河长要研究落实具体措施,解决协同治水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解决不好,下半年我们接着干。”市政协副主席陈炳水如是说。
岸上治理是短板,追求整治提升——市政协发现,虽然各地在“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工作中,拿出了举措,干出了实效,重点线路、重点河段沿线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但个别地方铁路桥下一些点位仍存在乱堆乱放问题。监督组的委员们弓着腰钻桥、掩着鼻“找茬”,有时候发现的问题连当地的老百姓都啧啧称奇:“这个地方原来还有这么多垃圾,我们天天路过都不注意,你们真是火眼金睛。”细节决定成败,不如此又怎能确保“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成果得到巩固,提升整治实效呢?
督得准、查得深,满怀信心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五水共治”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决胜之年。要解决问题,要有雷霆手段;要明显见效,更要春风化雨。治水之基在转型升级,治水之要在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协的民主监督更加精准、更加深刻。市政协今年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政协领导的要求,围绕本地“五水共治”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扎扎实实开展好民主监督工作,为全市“五水共治”取得新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要把问题督得准。督得准,要的是一种亮剑精神。民主监督不只是走访、调研,而是要把问题亮出来,把建议亮出来,扎扎实实推进问题的整改和解决。对调研监督中发现的个性化问题,要就地与党政领导面对面沟通,进行协商,促进整改落实;对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有较真的精神,盯紧盯牢、一督到底。采取“回头看”的办法,组织委员进行再走访、再调研、再督促,助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确保“五水共治”成果得到切实巩固。
要把问题查得深。查得深,要的是一种钉子精神。在监督过程中,要发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把钉子钉牢不罢休。各监督组要继续深入到重点治理河道、情况复杂的河段、问题比较多的镇村、河流进行实地察看,深入到治水一线、基层单位收集一手材料,通过走访、座谈、蹲点调研等方式,把现状情况摸清,把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找准,把原因分析透彻,把建议提好提准。
海定则波宁,在宁波市政协全力助推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宁波的山一定会更青、水一定会更绿,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泓碧波的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