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政协:助力海绵城市深化“五水共治”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常山政协:助力海绵城市深化“五水共治”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04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顾哲洁   字号:[][][]

据联谊报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污染、洪涝、干旱等水生态危机。常山处于钱塘江源头,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雨水开发、控制和利用系统,深化“五水共治”,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是该县政协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海绵城市是宜居城市、现代化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标志,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力推的一项重要工作。”委员们认为,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加入到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申报行列。要按照系统化、网络化的要求,将雨水收集利用、污水治理净化、消防安全用水、防洪排涝设施等一体化谋划,建设一批地下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湿地处理场、透水路面、污水集中处理等水生态系统项目,改造利用一批原有雨水系统设施,将雨水收集用于绿地浇水、地面洒水、空气增湿、消防用水等非生活用水。

针对海绵企业建设和污水处理,委员们一致认为,应建成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用水清晰的用水排水系统,建成雨水收集和消防水池一体化的雨水消防池,建成包含污水收集、预处理、排污口、纳管的企业废水净化系统。

“常山的生态资源条件较好,有山、有水、有盆地,降水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匀,时旱时涝。”委员们提出,要鼓励山地、园地的种植农户建设地下、半地下的小型雨水收集池,既缓解降雨时雨水快排问题又解决无雨时的缺水问题。有条件的农村要在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集雨水花园、乡村公园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按城乡建成区80%面积和70%雨水就地消纳的标准测算,全县年均可收集雨水达1亿立方米,相当于再造1个芙蓉水库,城乡建成区外排水对下游污染也会有效控制,全县水环境景观将更加迷人。”委员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充满了期待。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