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短板
对照国家全城旅游经济示范区创建的主要指标,普陀存在以下几项短板:一是旅游对经济贡献率尚有2项指标未达标。按照统计数据,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比重、渔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均未达到要求的20%。二是旅游特色产品丰度不足。大型旅游产业项目不多,新业态项目投资落后于省内周边地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产旅融合发展的项目较少。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两大优先验收指标,旅游星级厕所、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明显滞后,符合星级标准的厕所寥寥无几。四是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执法和专项整治尚未形成全域一盘棋,距离示范区创建要求的“‘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相去甚远。
建议
做优“美城丰景”文章,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花园城市。结合沈家门特色渔港小镇和东港城市大景区建设,精心打造渔港两岸城市景观和东港滨海景观。加快百里滨海大道、普陀海洋文化创意园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建成城市新地标。改造建设旅游综合性码头和主要节点游船码头,通过观光巴士、海上游线、城乡绿道串联起普陀山禅修文化、沈家门渔港风情、白沙海钓天堂、桃花岛武侠情缘等旅游产品。着眼草根文化,结合富有普陀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渔港特色风情街区。
做实“兴镇靓村”文章,打造整洁宜居的美丽海岛乡村。借鉴桐庐江南古村落与德清裸心谷的建设理念,农村住房以恢复性改造为宗旨,民宿建设以不破坏青山绿水一草一木为理念,结合沿河沿路整治、风情带打造、环境连片整治,发展集观光、采摘、访古、探险、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此外,充分利用本地民俗,借鉴德清“莫干山居图”民宿建设及桐庐荻浦村把牛棚改造成牛栏咖啡馆、把猪圈改造成猪栏茶吧的经验,引导农村居民建设具有禅修文化、渔文化特色的主题民宿和休闲茶吧。
做好“体制管理”文章,创新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旅游综合执法新模式,组建普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快实施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成立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建立旅游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此外,有条件有资源的乡村,可以借鉴开化的旅游开发模式,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组建旅游公司。旅游公司根据旅客需求安排住宿、餐饮、游玩,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使闲居的渔农民逐步转变为提供旅游服务的从业者。
做精“迎宾景观”文章,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入口景观。普陀城市设计理念应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比高低。在海天大道、天吴隧道(沈家门)口、岭陀隧道(沈家门)口等入城主入口及通往主城区的主要道路、交通节点打造景观小品。景观小品要简约精致,富有创意,突出普陀特色。
做强“互联网+”文章,加快普陀智慧旅游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初步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加强与“驴妈妈”、“携程”等旅游网的合作营销,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在旅游营销、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中的效用。完成移动终端旅游APP开发应用,择点设置公共场所旅游信息自助系统和景区自助语音导览系统。提升旅游WiFi覆盖率,逐步实现交通船、景区、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和旅游休闲场所的WiFi全覆盖。
做实“资源整合”文章,加大全域旅游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美丽乡村、渔港两岸建设和商贸旅游业的扶持,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二是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用地政策,鼓励利用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闲置宅基地、工业仓储用地等发展旅游业。三是招引培育产业政策扶持项目。大力招引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建设,优先争取重大服务业项目,特别是休闲、养生等重点项目。四是整合涉旅企业扶持政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