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衢州市衢江区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常山江、江山江、衢江穿境而过。对衢江来说,把治水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今年以来,衢江区政协把“五水共治”民主监督作为提高政协工作影响力的重点工作来抓,一对一精准监督,面对面解决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聚焦重点难点,精准监督
“由3家轻钙企业整规重组后的新企业下个月便可开工建设,预计一年后有望投产。”浙江环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前银河钙业负责人叶志林介绍,区政协搭建的平台助推了企业的转型发展。
上方镇作为“中国碳酸钙基地”,通过碳酸钙主导产业实现了增收富民。但在发展的背后,曾经碧波荡漾的芝溪变成一溪脏水,而上方的山间地头也笼罩在白茫茫的“雪色”之中。2014年,随着“五水共治”的大力推进,钙产业的转型更为迫在眉睫。区政协将“钙产业整治提升”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由区政协主席亲自带队视察,并通过政协委员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助力产业转型,上方镇由“白区”变“绿区”,再现绿水青山。
“治水必先治猪。”今年上半年连续4个月,区政协兵分7路深入各个乡镇、村庄展开生猪整规专项监督。衢江是传统的生猪饲养大区,正常年份的生猪出栏数在280多万头,加之今年生猪价格不断攀升,控制生猪复养反弹任务十分艰巨。衢江区政协民主监督剑指生猪整规,监督成员们不打招呼、不要陪同,深入到各个养殖点对前一阶段的整治、规范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养殖业主和各级各部门继续做好整规的后续工作。“生猪整规的同时要注重周围环境卫生改善”“养殖户要转变发展思路,转产转业”“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网格化巡查机制,使生猪养殖得到长效整治、规范”。在监督现场,成员们出点子、提建议,4个月发现问题56个,提出意见建议60余条。
坚持问题导向,立体监督
河道保洁如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如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区政协委员们日前再次踏上治水护水的征程,看水质、查清淤、找短板,深入村庄看管网、查运营、研机制。
为了得到最精准的信息,区政协委员建立了全区域、多层次的监督组织形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建立了16个小组,暗访各地,查找各种治水问题。此外,区政协还建立生猪整规、钙产业整规、清塘美河、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垃圾处理等7个重点监督小组,分别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每月组织1到2次监督活动。
“深入监督,首先要接地气。为督得准、查得深,区政协组建专业队伍,主动对接邀请区‘五四三’办和环保等相关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做到水情一起看、问题一起找、建议一起提。”生猪整规提升专项民主监督组组长陆洪林介绍,监督结束后,各监督小组通过“五四三”办向有关部门交办问题整改清单,把问题、要求和建议告知责任单位或部门,要求整改并反馈结果,有力助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注重成果转化,实效监督
灿烂的阳光照在波光潋滟的清皎湖上,两岸绿树成荫,几位老人围坐在大树底下开心地聊着天。眼前的这幅乡村休闲图来自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在督查中,我们既找短板,也找典型,看一看群众享受到了多少治水成果;看一看‘五水共治’目标完成和实施情况。”区政协委员、区清塘美河监督组组长朱林华欣慰地说,湖仁村的村民们共享治水红利,走柑桔转型路,全村依靠种植“湖仁红”桔橙,每年收益达80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86户200多人,人均增收16000元。
“区政协督查交办问题16项,全旺镇2件,完成数2件,完成率100%;湖南镇2件,完成数2件,完成率100%……”近日,区督考办对区政协等单位督查交办的“五四三”问题进行排名通报。今年以来,为了推动政协民主监督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提高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效,区政协积极向区委汇报,争取区委的支持,在监督结果的运用上,严格考核“三挂钩”。
“一是月度排名挂钩。区政协把在民主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交办给相关乡镇,由区督考办对其进行督查排名;二是与年度党政综合考核挂钩;三是与政协机关年度考核得分挂钩。对区政协每月开展民主监督、交办事项由区督考办加一分,对特色亮点工作加分不封顶。”区政协相关负责人相告,通过考核挂钩,有力地促进了督查成果转化,护美绿水青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