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宁海县制造业发达,劳动力总数约为32万人,其中技术工人总数为13万余人,大多分布于文具、汽配、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制造行业。近几年,通过引、培、留多措并举,技工荒有所缓解,但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尤其是复合型、技能型工人大量缺乏。
县政协调研后发现,80%以上的本地毕业生不愿当技工,认为“很没面子”“宁可在家待业也不当工人”,大量技工来自外地,企业技工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
2015年全国技工平均月收入已突破4500元,县政协调研走访发现,刚入行的技工,月薪只有2000~3000元。同时,技工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苦、福利保障差。绝大多数企业“只招不培”,在职工技术培训上舍不得投入,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足额提取职业教育经费,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真正用于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去年,全县培训了3900多名技工,但相对当地13万技工总数来说比例仍较低,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为此,县政协建议,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技工社会地位。完善政府表彰制度,每年按行业选出一定数量的拔尖技术工人,授予“宁海金匠”“宁海银匠”等荣誉称号,将获评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享受定期免费健康体检、子女入学统筹安排、高层次专业培训等服务。建立以优秀技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法或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奖励制度。在生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工可纳入政府特殊津贴评选范围,不断提高技工社会地位。
“要把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设置员工成长‘双通道’,让全体员工都有岗位成才、职业提升的机会。”结合调研情况,县政协认为,要引导企业在收入分配上向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倾斜,逐步形成凭技工的知识产权、工作业绩作为分配要素的机制,实施高级技工岗位聘任制,提高技工收入水平和有关待遇。
当地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在技工培养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如方正模具公司的“方正模具技师班”由宁波技师学院、宁海职教中心与方正模具公司三方合办,可针对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及师资,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双林集团自主办职校,培养出既符合企业需求又高忠诚度的技工人才。县政协呼吁,政府在校企合作领域加大力度,实施“企业大学(学院)”创建工程,优化配置教育培训资源,健全企业人才培训体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