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政协:五乡联委会提案献策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鄞州政协:五乡联委会提案献策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包晓鸣   字号:[][][]

据联谊报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出现了数量上不平衡、年龄和学科结构上不合理的问题。区政协五乡联委会提案建议,此类现象亟需引起关注。

联委会调研后发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数量结构不合理,缺编和超编现象并存。主要表现在中心级学校满编甚至超编,而村校却严重缺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初中生源减少导致教师多有剩余。由于国家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出现低潮,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户籍新生儿童减少,人口居住、就读也逐渐向拥有优势资源的城区转移,虽然近年来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增多,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很多人在初中就读阶段选择返回原籍,希望考取原籍更好的学校。二是每班学额缩小、班数增多导致教师短缺。根据近几年上级要求规定,对于公办学校每班新招学额逐年下降,自2013年起小学、初中每班要求控制在40人、45人之内,今后可能要进一步下降至35人、40人之内。目前的教师编制数是由师生比决定的,即由学生总数决定教师编制数,该区农村小学、初中的师生比分别是121116,城区小学、初中的师生比分别是119112,在编制有限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优先考虑满足中心级以上的学校,加上教师普遍不愿去村校的心理,导致村校普遍严重缺编。

联委会调研后发现,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首先是受僵化的教师编制制度影响,目前乡镇不少中心级学校教师因历史原因已满编或超编,只能面临教师“只进不出”的尴尬局面。其次,随着中心城区高品质中小学不断增加,农村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逐渐向中心城区流动。另外,由于延迟退休的影响,目前女性高级教师在55周岁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延迟至60周岁退休,而在普遍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背景下,今后年龄结构性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联委会发现,农村学校还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初中教师学科间不平衡。小学课程是基础性课程,且现在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来解决教师结构问题,但初中教育由于学科专业性更强,则难以开展跨学科教学。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初中都是语、数、外三门主学科老师富余,而音、体、美“小三门”的老师严重缺乏。

为此,联委会提案建议,针对目前师资状况,以片区为单位成立小组进行全面考察调研,摸清教师队伍矛盾种类、地区差异和质量水平,从总体上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差距,政策制定以平衡城乡教学资源为原则,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配备师资,以便让农村教师的人数少有富足,一方面能在学生人数突长时不至于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在学生人数下降时可把富余教师用于流动交流学习。改变过去在教师配置上城区偏宽、农村偏紧、中心学校偏宽、乡村学校偏紧的编制政策,适当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缩小农村学校与中心城区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差距。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核定工作,逐步建立起弹性编制管理制度。

联委会建议,根据音、体、美“小三门”学科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实行地区间、学校间的联校走读模式,即一个教师可以兼任多个学校(教学点)的教学工作,实现教师流动学生不流动。可将轮岗工资补贴、日常晋升机会、评奖评优与考核成绩相挂钩,如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有在乡镇中小学任教经历的可作为额外加分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提升轮岗交流的水平和质量。

联委会还建议,应更多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特性,在区级层面开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不同培训目标和专业化技能,尤其要研究针对老龄化教师的重点进修,使该类群体能持续发挥作用。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