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市政协网 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把杭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的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魅力、别样精彩向世人尽情展示,杭州用她的颜值和才华激发了世人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4日也刊文:“天下从此重杭州。”而城市提升、改造、整治工程的全面完成,不但让杭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给杭州市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正如许多政协委员们所说的那样,这种满满的城市幸福感,只有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才能真正体会到。
满满的获得感:在杭州很自豪
“我生活工作在杭州时不时会感到自豪。”市政协委员叶水泉说,包括他身边的朋友、他的孩子,从国外旅游、学习回来,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现在变得更美了。市政协委员周震也表示,走在杭城的街道上,感觉更新、更绿、更亲民了。作为杭州本地人,他很享受这种新、这种绿。“我特别直观的一个感受是,杭州的背街小巷的绿化做得很细致。杭州有一条弄堂叫羊血弄,走在那条弄堂里,绿意满面。”周震说。
市民们也说:走到世界各地,很多地方还没杭州好嘞!这种满满的幸福感,市政协委员王其感同身受:“我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欣喜。”她说,为了迎接G20,杭州的入城口都实现了公园景区级的绿化,像莫干山路上就建立了13万平方米的绿化花海,以前没人走的路,现在都会去散步,拍照发朋友圈,感到骄傲自豪。
周震委员是位出租车司机,他觉得安全是G20带给老百姓最大的获得感。他特别谈到,有时候很晚了去机场接客人回城,一些外国客人就很诧异,这么晚了,怎么还有很多女孩子在路上走,就问杭州是不是很安全。他希望,不管绿化也好,安全感也好,在后G20时代,能够持续下去,让这座城市一直美好下去。
G20峰会,也推动杭州变成“世界的杭州”。回看9月4日的Twitter搜索,排名第一的世界城市,就是“HANGZHOU”。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以其江南风韵、中国特色、时代风采、国际风范的精彩演出,在Youtube上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获得大量浏览,在Facebook上演出直播成为当晚热门,评论区几度达到高潮,外国友人对此赞叹不已:“我非常喜欢这一群在水上起舞的舞者,他们给了我一个愉快的夜晚。谢谢西湖。”
因为峰会,杭州市民的文明素养、自觉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前不久,人民日报《“礼让”杭州》一文被刷爆网络,让具有杭州特色的文明礼让斑马线行为再一次被全国网友疯狂点赞。一些委员也注意到,峰会期间,即使马路对面没有什么车辆和行人,路口也无交警现场指挥,市民们也大都自觉遵守交通指示灯的引导,有序出行。因为热爱杭州,9月13日深夜,5位年轻人自发到钱江新城城市阳台捡起158个饮料瓶,以自己的方式表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更多的人则发出了“下次喊我一起”的声音。市民的高文明素养从中得到生动展示。
后峰会时代:我们还应做点啥?
峰会后,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关注度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高,这对于以城市国际化为引领,着力打造全球互联网+平台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杭州而言,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收获。但繁华的背后,终将是平静。后峰会时代,我们还要做点啥?对此,政协委员们有许多自己的想法。
“有序、安全、整洁的杭州,峰会后还能继续保持吗?”能否留住美好,这是市民的期盼,也是委员的担忧。市政协委员游季江坦言:的确,借峰会机遇整治好的城市环境,会后怎么保持是个问题。他认为,这必须从长计议,要着手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真正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王其委员特别谈到,她们今年去北京招商时,因为杭州有G20,感受大不同。当他们在拜访高盛集团时,对方就直接发问:杭州G20峰会筹备得怎么样?高盛集团明确表示,分支机构会在5年之内进驻杭州。这在他们往年的招商过程中,是不敢想象会有这么明确的时间节点。因为金融是很国际化的产业,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行业,只有对这座城市预期非常看好,对老百姓和经济发展有信心,这些国际机构才会做这样的决定。所以,从反向印证的角度看,这些顶级国际机构的进驻,将是对我们的政府行政能力、服务水平、办事效率的极大考验,城市里是否有高标准的写字楼、政府能否提供持续性的良好的服务等类似持续性问题,将是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
不浮躁,攻细节,也是国际范。委员们认为,从大的方向看,成功举办G20峰会是杭州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的千载难逢机遇。杭州完全可以借势G20峰会的溢出效应,在国家“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大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在G20峰会期间与更多国家形成良性互动、建立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机制中,找到杭州城市发展走向国际化的绝佳机会。但同时,委员们也认为,在关注高大上的同时,也要关注细节。周震委员举了个例子:运河广场有个手工生态博物馆,以前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带外国人去参观,总感觉不够大气,现在经过改造后,一进去就有个泥塑的清明上河图,结构创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反映在其中,有很多竹编等参与性的环节嵌入。他觉得这样就很有国际范儿。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司马一民也认为,在城市街景的保护、外立面的整治等方面也可以更国际化一点,定期维护做到位,形成制度。目前杭州还没有这项制度,希望这项制度能够早日成形。这既可以给相关产业提供发展机会,街景、房屋维护也能更符合人的审美和需要。王其委员赞同这一说法,认为对城市的长期维护建立在法律化的基础之上更重要。“杭州老百姓需要为此建立一种国际化的思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要把这些事情都归到政府或者某几个部门,其实责任分清后,钱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王其表示。
用地铁联通一个“新硅谷”。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杭州,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硅谷的城市。”叶水泉委员认为,如今这个预言越来越接近现实。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大批在杭优秀企业,让杭州形成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产业高地,成为“互联网+”领先城市。现在在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临安青山湖科技城,以文一路为主轴的范围内,正在崛起一个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径跨5-10公里的科创集聚区,被称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叶水泉的公司就坐落在这个大走廊内。他充分感受到了此地的创新创业氛围。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西科创大走廊要聚集30万科创人员,1万家中小型科创企业,对交通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而交通条件的便利畅通与否,将是杭州成功打造这一“新硅谷”的一大重要因素。加快该区域地铁建设,积极用地铁贯通这条大联廊,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学会优雅的礼遇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峰会前,王其她们通过对拱墅区民众的调研统计,有老百姓98.3%表示支持峰会项目阵痛期的改造,老百姓表示一定热情地对待世界各地的贵宾。倡导文明待客,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其实也都一直在强调。像今年市政协全会建议案,就是关于紧抓G20历史机遇,打造“最文明”杭州。热情好客是中国的传统,但王其还想强调的就是,按照国际惯例,热情是必须,但要把好尺度,不能热情过头,需要优雅的礼遇。她认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待人接物要呈现出优雅的历史内涵,比如在服务中,服务员既要与顾客保持恰当的距离,又要做到眼里有话,用心沟通。“这很细微,也很专业。”
还有,相比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高,高层次人才相比更缺乏,随着杭州创业创新热度的持续增加,人才资源将会成为杭州发展的制约。
后G20时代,我们需要做的确实还有很多很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