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政协:专题协商“七五”普法工作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桐乡政协:专题协商“七五”普法工作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沈国平   字号:[][][]

据联谊报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普法内容要从‘工作需求’向‘受众需求’转变,普法方式要从‘灌输式’教育向‘服务式’教育转变,努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融合型、共享型的普法新模式。”桐乡市政协主席池晓明在日前召开的“七五”普法工作专题协商会上说。

“要充分总结好我市‘六五’普法工作的经验、特色和亮点,确保‘七五’普法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市政协副主席孙晓东说。据了解,“六五”普法期间,桐乡市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强机制、抓重点、创品牌、重实效,普法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全国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嘉兴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

孙晓东认为,普法工作要弹钢琴、抓重点,特别要抓住青少年和新居民两个重要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青少年普法工作要积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阵地建设,依托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的培育和守法习惯的养成。新居民普法要推进“乡音普法”特色品牌建设,实现新居民集居区和工作地普法阵地、维权基地全覆盖。

“推进法治文化提档升级,坚持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实践,在法治文化载体建设上、文化成果固化上、文化作用发挥上做足文章,将法治元素融入到戏剧、漫画、动漫、微电影等各类文化作品创作当中,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法治成为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提高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委员们建言的重点。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和“法律十进”具有桐乡特色,形成了桐乡品牌。

委员们建议,要推进普法品牌拓展升级,在“三治合一”工作中宣传法律知识,在基层事务的协商解决中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以案普法;拓展“法律十进”内涵,组织开展法律进寺观教堂、法律进景区,扩大普法工作覆盖面。

普法宣传涉及组织、宣传、财政、司法、教育等众多部门。委员们建议,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和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好各部门、各行业及社会各单位的普法责任,共享资源,凝聚合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普法,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

网络时代,群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已有很大变化,比以往更加多元,如何打通普法宣传的“任督二脉”,架通普法宣传与受众的桥梁?池晓明建议,要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和桐乡市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优势,顺应“互联网+”的时代传播特点和受众需求,在继续发挥好传统媒体优势,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更好地运用“两微一端”(普法微博、微信、客户端)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