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养老机构专业人员短缺,建议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建议在全区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并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杭州市滨江区政协日前组织委员专题视察该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当前全区养老工作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化养老服务等提出意见建议。
“要健全完善养老工作网格化管理。”委员们建议,在强化“阳光家园”、街道养老院、工疗站服务管理的同时,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服务保障以社区为单位划分养老工作网格,尤其是对生活困难,失能、智障老人,要实行定人、定时、定责任服务到位,做到养老工作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
多元化发展多种档次养老服务机构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阳光家园”是高档养老服务机构,相对费用较高;街道的敬老院是大众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但设施相对简陋,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委员们建议,“阳光家园”要加强监督管理,在招收老年人入住时实行阳光操作,标准要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制定入住对象资格条件,同时,对特定人群的养老保障以及有需求的拆迁居民入住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防止一床难求。区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间养老机构从事面向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工作,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吃饱穿暖式的养老生活,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尤其是空巢老人,对精神慰藉的渴望更加强烈。委员们呼吁,注重养老服务的多样性,除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外,要向精神慰藉、心理健康等方面延伸,如督促家庭成员履行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义务,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业人士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委员们还建议,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模式,制订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明确界定政府与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特别要加强监管,实现“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建立民营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使民营养老机构在保持其公益性、福利性的同时,又体现市场化、商业性,既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住得起,又使经营者有合理的利润,推动民营资本和经营者介入养老服务领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