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为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工作实效,嘉兴市政协对本届政协以来的“B”类提案(列入正在解决或计划准备解决的提案)的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要求各承办单位进行再梳理、再分析和再落实。经统计,市政协七届一至四次会议立案交办的提案有1668件,其中“B”类提案880件,占52.8%,通过各承办单位“回头看”,转为A类(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提案有191件,解决率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进一步推动了提案的落实。
全面接轨上海,靠得再近一点
在嘉兴市“十二五”规划中,“与沪杭同城”战略是七大战略之首,为嘉兴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该战略要求与长三角城市深化合作交流,以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为基础,推进与沪杭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政策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化,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据统计,七届市政协以来,委员关于全面接轨上海的建议有7件,内容涉及抓住上海自贸区机遇、深化外贸业转型发展、开通嘉兴至上海杭州通勤列车、全面接轨上海等,委员之所想,也正是政府之所急。
为了加快与上海同城化步伐,相关部门采纳委员建议,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协调体系,力争打好接轨上海“十三五”开局之仗。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任务清单、健全工作机制,围绕“怎么接轨”,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扎实推进七大对接行动。推进政策规划对接,与上海市各类规划对接衔接;推进基础设施对接,推进公路公交网建设;推进人才科技对接,启动“名校优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产业合作对接,《长三角(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方案》已编入《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推进开放平台对接,推动与上海重点平台建立紧密型合作,深化港口开放对接;推进公共服务对接,有望年底实现公交卡在公交领域的联通互用;推进合作交流对接,建立交流互访机制,健全共治共管机制。
关注民生,治堵永远在路上
嘉兴市区交通拥堵问题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迅速增长。人、车、路等诸多要素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交通日益拥堵,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相关提案共有113件,优化公交线路问题、交通信号灯设置问题等等,委员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
为精细化设置交通信号灯,市公安局积极会同市建委等部门,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协助相关实施主体增设了城南路、中环东路、中环南路、中环西路、中环北路、东升路等道路的人行二次过街设施。根据市区交通流的变化情况,委员们关于在环城北路城北路交叉口安装信号灯的建议,由市城投公司组织实施,现已完成。推进信号灯智能化改造(第四期)工程,对市区128个信号灯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并聘请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编制并实施了市区89个路口的信号灯管控优化方案,截至目前,嘉兴市信号灯路口进行协调控制路口有128个。开展信号灯规范化设置的排查整改,增设倒计时器。2013年以来,共排查整改信号灯设置不规范的路口52个,增设倒计时器的路口268个。
环境整治,为了每一口清新空气
据统计,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关于科学治理雾霾天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等提案共有35件,市政协重点对大气污染治理类提案的办理进行专题“回头看”工作。
市环保部门在全市构建了大气复合立体污染监测网络,完成全市14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站点的升级改造,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发布AQI和污染物浓度。市气象局和市环保局签署《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合作协议》,双方在合作协调机制、联合会商预报预警服务和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气象和环保部门的大气环境监测信息实现实时共享,开展了中重度霾等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应急会商和联合发布等工作。统一部署开展嘉兴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共普查了重点工业源5318家、一般工业源19434家、生活源6388家、农业源26437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4家。完善了环境资源配置的体系建设。对热电联产企业、化工、印染、电镀、冶金、建材等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特别是“黑烟囱”巡查执法,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完成1.221万辆黄标车的淘汰工作。通过秸秆还田、作为食用菌生产培养料、加工成畜禽饲料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从源头治理秸秆禁烧。积极倡导企业主创建绿色工地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