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政协:持续助推治水成效显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海宁政协:持续助推治水成效显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据联谊报    海宁市政协近年来在“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过程中,把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反馈问题、精准破解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三大点穴,持续发力重推,取得了实际成效。

交叉监督为突破点,助推“三河”治理

市政协组建6个“市政协领导+专委会”检查督导组、12个“联络委+界别”联合监督组,创立了全市12个镇(街道)之间的易地监督机制。监督组着重围绕全市“清三河”及其达标县市创建和防反弹目标,相应开展全域性集中抽样交叉监督行动。易地监督时,实行三重、三明。重谋划、明对象,即每次活动都与面上治理的阶段性重点进行对标对表,拟定方案,将全市280条黑河、臭河、垃圾河作为持续关注的重中之重;重程序、明方法,统一规范监督活动程序,即划分监督小分队——随机抽样确定被检河道——小分队进入检查现场——集中汇总梳理监督成果——举行问题反馈建议协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作互动——市政协领队领导作总结,要求委员随查随拍,记录员随行随记;重事实、明对策,即举行问题反馈、建议协商时,由联合监督组长反馈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综合性整改意见。对情况较为严重的,发出民主监督意见书,由当地联络委负责对落实情况的监督。

结对蹲点为立足点,助推农污治理

市政协近年来通过选派蹲点、结对蹲点、联合蹲点等方式,全力助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选派蹲点方面,市政协结合全市联村驻村统一部署,选派两名机关干部到海昌街道利民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直接参与“三河”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他们下村蹲点后,政协主要领导带领机关23名党员干部前往该村,分组检查漏洞、指导助推治理。结对蹲点是市政协发挥界别优势的一大举措,通过开展联村结对,将24个界别划分成12个活动组,分别联系12个镇(街道),集中开展民主协商等活动46次、参加委员约500人次。市政协还选择袁花镇作为联合蹲点乡镇,围绕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处理试点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及质量、雨污分离及市级污水主管网承载能力、各个环节上长效机制的完善与落实四个重点问题,制定活动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落实。

团体自创为聚力点,助推全员监督

市政协十分关注联动监督的委员参与率,强调整体活动集中有力、分散有效,各界别、联络委在确保参加全市性重点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自创符合自身特点、富有特色的载体,达到委员全员参与并取得实效。如市政协派往住建、环保、农经、水利部门的4个民主监督小组,围绕所驻派部门“五水共治”的个性化项目进行经常性监督。农工党界别8名委员,利用业余时间实地查看市区和12个镇(街道)33个村的48条河道,对发现的29个问题全部监督整改到位。教育界别向全市学生、家长发起自觉助推“清三河”专项行动倡议,以“五水共治”为题材组织全市学校开展科普剧比赛、绘画活动,并将优秀科普剧送到村文化礼堂,为“五水共治”营造浓厚氛围。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