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随着绍兴三区融合工作的推进,越城区作为科技、经济、文化主城区,如何崛起?在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发展城市经济打造美丽越城”主题论坛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二产衰退、三产乏力,产业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是目前越城面临的最大问题。”谷丰委员建议,新城区要将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全面转型;老城区适当保留都市型工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以古城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达到以城兴产、以产促城。
周玲玲委员对国科健康小镇建设十分关注,她认为,特色小镇要立足产城人融合,以人为核心,优化环境设计、完善生活配套、增加休闲功能,营造宜居、宜业的新环境,打造产业、生活、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小镇新样板。
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唯有创新这把钥匙才能开启经济新动能。金雨亭委员调研发现,越城区的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存在四方面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产业定位不聚焦,领域分散,缺乏统筹互动;科创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弱;开放合作有待深化,与先进地区链接不足。为此,他建议,重点建设好高新科技城,积极探索“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发展模式,更多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作用;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大力推进民营孵化器建设;通过基金运作、PPP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创开发;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深化开放合作,对接长三角,融入杭州都市圈。
由于受区域环境、产业结构和历史沿革的影响,越城区一直存在本地人才留不住、引进人才难生根的问题。祝海钢委员建议,优结构,将产业核心技术的实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企业高级经管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作为引才重点;重培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做好与其他城市高校的对接工作,让越籍高校毕业生更多回绍就业发展;强配套,进一步营造宜居宜聚人才环境。
“越商回归,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钟光明建议政府加强政策支持,既为越商回归工作提供规范和依据,也让回归的越商吃上“定心丸”。同时,创新金融支持,成立产业基金,促进越商企业发展。
一家已获“国家863计划”的越城企业,因种种原因将生产基地搬迁到了杭州。这件事情引起了俞友根委员的思考。他建议对越城区250家规上企业“一对一”贴身服务,把干部的年终考核、奖金、升迁与服务企业的实现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税收的增长率紧密挂钩,逐步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发展已成为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傅春江委员在会议之前走访了许多美丽乡村,PPT上一幅幅天蓝水清的美图,让与会人员深感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五水共治’不能停留在治的层面,应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与‘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刘伟委员建议通过治水促拆违,用拆违保治水。“要坚持有违必拆、有污必治、有劣必除,坚决打破拖累发展的坛坛罐罐,在‘拆治过程’中引领新旧动能转换,铺陈出美丽越城的动人画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