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时光流逝稀释记忆,却无法冲淡前进中留下的坚实足迹。五年来,温州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50余次,开展重点调研视察活动近120项,审查督办提案2874件,开展民生服务活动30余批次。这凝聚着市政协在实践中探索、在开创中前进,推动政协工作守正出新的心血汗水,谱写出与党政工作合拍、与人民利益同向、与时代脉搏共振的精彩华章,体现出政协协商民主的高度、精度、深度、温度、广度和厚度。
拉高政治站位,把握工作方向的高度
“政协姓‘政’,必须拉高政治站位、把定履职方向,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上一线干的良好政治局面。”这是市政协主席余梅生经常强调的话,也是该市政协履职始终坚持的首位要求。
翻开市政协历年学习计划,让人感受到的是浓厚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气息。市政协从方式、载体、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机制,引导全市各族各界人士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信心。同时,主动聚焦党政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委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助推温州发展上,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协商意见50多篇,民主监督报告70余篇,专题调研报告30多份,专报信息282篇。
市政协积极作为,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五年来,中共温州市委常委会先后11次研究政协工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印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
三个着眼,增强聚焦中心的精度
五年来,从“十三五规划编制”协商到“系列三年行动”专题协商,从“五水共治”“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民主监督到“大拆大整”专项督查,从“四单一网”专项视察到湾区经济专题调研,该市政协围绕“三个着眼”,从“党政在想但没有想好、因为太忙尚未想到、没有精力顾及”的事情入手,精选课题、精心组织、精实履职。
在温州“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市政协按照“严、精、实、合”的工作要求,第一时间聚力开路,制定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方案,由主席会议成员带头,组织委员分赴各县(市、区),直面城市发展痼疾,提出了科学规划、货币安置等24条意见建议,用智慧和汗水协助市委、市政府抓牢温州城市发展的最后一次机会。
此外,开展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温州融入两大国家战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行政区划调整、“三改一拆”等专题协商,组织平安温州建设、金融综合改革、温商回归、小微园建设、浙南美丽水乡建设、海上“一打三整治”等民主监督活动,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柱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培育等专题调研,各项工作均有力有效、有声有色,得到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议在用处,展现资政建言的深度
余梅生强调:“做好政协工作,关键是做到干在实处、查在细处、督在要处、议在用处。”这也是第十届市政协高效履职的重要实践经验。
在对该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开展协商时,市政协先后用了6个月时间,组织各界别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并于2016年1月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查找短板、建言献策,提出了科学推进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升温州区域辐射能力和中心地位等33条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在温州“十三五”发展蓝图上留下政协印记。
在温州湾区经济发展专题调研中,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基层,问情况、看现场、查资料,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调研,历时3个月形成了《加强瓯江口、乐清湾保护和开发打造“五大发展理念”先行区》调研报告,提出了从更高层面锚定乐清湾、瓯江口湾区保护与开发目标等7方面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助推经济转型。
市政协自2014年连续三年开展“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深入治水一线,对河道治理、治水工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等进行重点监督,共发现问题3500余个,提出对策措施3200余条,有力有效地推进治水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演绎了一部政协委员持续开展治水履职的“连续剧”。
不忘初心,提高履职为民的温度
针对各类民生领域问题,市政协组织委员通过专题协商、提案、信息、调研视察等各种渠道形式,积极反映群众意愿诉求,提出对策建言。专门创设了“民生系列月商会”,让委员、专家、基层代表、党政部门负责人齐集一堂,聚焦各类民生问题,一月一专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让争论分歧在协商中一一化解、短板问题在讨论中找到出路。仅2016年,就围绕安全生产、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召开月商会9次,形成意见专报9篇,得到党政领导批示9人次。
市政协还组织委员到基层开展专家义诊、名师助教、法律普及、文化惠民、科技扶农、全民健身等活动,使政协“六送下乡”等服务活动,更加符合群众需求、更为优质高效,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同时,围绕政情民意中间站特色栏目,先后设立委员观察专栏、政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主动拓展履职领域,不但将群众议政摆上电视,更送上网络、送入手机,真正让群众与政协走得更近、贴得更紧。五年来,共计1.7万余人次的委员和各界群众通过政协平台,表达诉求、发表意见,共谋温州发展。
真情协作,拓展凝聚力量的广度
市政协非常重视党派工作,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联系指导、优化履职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有序参政、积极议政,发挥其在政协工作中的作用。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共提交集体提案170件、大会发言327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00余条,发挥了在政协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同时,主动把握政协工作的界别特点,采取“界别为主、条块交融”办法,将市级委员按界别成立29个活动组,县(市、区)委员按地域划分成立8个联络组,并不断加强对各界别联络组履职的联系指导,引导本界别委员反映界别群众愿望诉求,成为政协履职重要力量。
市政协还以公共外交事业发展为重要抓手,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地市级公共外交协会,举办与世界握手—华侨与公共外交高峰论坛等,引导广大港澳海外委员积极投身温州各领域对外交往,提升温州国际影响力,走好城市国际化道路。
铁军形象,彰显队伍建设的厚度
结合温州实际,十届市政协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会议活动、提案信息、调研视察、委员履职、机关运作等方面40余项制度,制定了《委员退出机制的暂行规定》,对政协委员的辞职、免职、撤职和相关程序作出全面规定,使委员管理更加规范。
为强化机关建设,市政协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并进一步优化市政协组织机构设置,调整机关专委会职能,在专委会联系挂钩方面实现了部门全覆盖、界别全覆盖、委员全覆盖,政协机关运作更加规范、服务保障更加高效,为市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发展奠定有力的组织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