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70后不会种地,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谈种地。”谈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处,一直关心农业发展的衢州市政协委员、衢江区农业局副局长王美琴一脸凝重。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衢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参加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谁来种地”与“如何种地”的双重隐忧,是一道待解的题。带着深厚的“三农”情结,王美琴分析,目前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新生代农民工快速离农,大学生回乡务农的比例不高,“农二代”“农创客”少之又少,农业后续乏人问题将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此外,“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也让农业发展“腹背受敌”。一方面,不少农产品价格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提升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普遍上涨,如杂交水稻种子的价格,年平均上涨幅度达到了20%以上,使得许多有意愿从事现代农业的主体望而却步。
王美琴建议,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着力破解经营主体用地瓶颈,落实生产和旅游设施用地,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做大做强农业实体经济;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抓手,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发展产业化的生态循环农业,建立种养结合的产业模式,解决农业“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问题,还要引导推广功能农业。比如可根据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所需要的钙、铁、锌、硒等,开发系列功能农产品。此外还应培育农业特色强镇,重点突出产业“特”、生态“特”、文化“特”、体验“特”,丰富体验内容,提升体验效果。
“只有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仪’,才能紧跟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升级的节奏,改革才能出实效。”范叶和委员呼吁,要坚持消费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进而实现四个突破。
他分析,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在推进集聚集约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求突破,在创新搞活体制机制、激活农业内生发展动力上求突破。为此,要调好产业结构、调优产品结构、调顺产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营主体、科技装备、社会化服务这五块短板,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扎实开展确权赋权,让农村产权真正“活”起来;完善机制,让政策引导作用“强”起来;加快创新,让农业融资渠道“宽”起来。
打响“放心农业”品牌、发展“精品果园”和“休闲乐园”……一条条建言,一件件提案,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