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近年来,宁波市政协植根于 “三农”沃土,在服务“三农”更强更美更富的实践中建功出力,成效显著。
宁波市政协自2014年开始,由主席带头、各位副主席分别认领一条河道,经过近3年116次的“河长”巡河和无数次的协调、指导、督促,9条河道面貌大为改观。
“三江”是宁波人的“母亲河”,市政协主席杨戌标到宁波履新后不久,就深入调研三江治理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助推治水取得新进展。8位副主席作为河长,带领政协委员和治水专家深入一线,紧盯薄弱环节调研督查,建言献策。
巡河期间,他们明察暗访,直接与百姓、企业主、基层河长对话交流。发现问题,直言不讳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面对难题,帮助物色治水专家,争取相关部门协助支持,共同寻找解决路径。经过近3年的持续指导、督促,联系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小浃江等成为治水样板河道,长洋溪和资寿溪水质分别达到Ⅲ类和Ⅳ类,比治理前提升了一个类别;辉桥江、梅梁桥河、燕山河等剿灭了劣Ⅴ类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承载着美丽宁波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去年4月份,宁波市政协着手开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维的调研工作,对余姚市泗门镇、奉化市溪口镇等7个乡镇(街道)119个行政村开展了联动摸底调研,用1316张问卷调查表,对辖区内的乡镇(街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总体情况、村(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以及村民对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展开深度调研。
为了验证问卷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委员们在象山县墙头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蹲点抽调,实地走访了方家岙村、溪里方村等6个村落,仔细踏勘各村的农污处理工程和接户纳管情况,反复比对问卷所得的调研数据,确保调研数据准确、情况属实,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扎实的调研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调研组报送的《关于提高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水平的建议》专报信息上,市委有关领导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共同持续努力,把这件好事、难事做好、做实。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养殖空间的不断压缩,一大批畜禽养殖场被关停、拆迁,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凸显。2014年,宁波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大会发言《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促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畜牧业减产严重、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畜产品供给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提出转型升级相关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经过一年的呼吁助推,2015年,“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被列为市政协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为了把课题做深做透做出成效,委员们在汇总调研一手资料和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建议》,提出的“高度重视,大力稳定当前畜禽生产形势” “绿色引领,全面消除畜牧业污染隐患”等建议受到市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2015年12月9日,宁波市委召开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征求对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常委朱秀丽再次为宁波市畜牧业发展鼓与呼,提出《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意见建议,引起了时任市委书记刘奇的关注和重视。
2016年11月,宁波市农业局和海洋渔业局陆续收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件,要求就市政协委员关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的五大方面建议分别立项,提出解决方案。
这份批示源于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委员月谈会。去年10月20日,杨戌标主持召开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市政协委员月谈会。会上,魏章焕等6位市政协委员分别从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解决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做好“农牧结合”文章、推进生态循环渔业发展、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5个方面为宁波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搭脉问“症”,提出意见建议。
5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之所以能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功夫在会外。一方面,为了增强意见建议的针对性,会议精挑的这6位委员长期从事 “三农”相关工作,直接奋战在农业一线;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意见建议的科学性,会前,市政协组织课题组委员在省内省外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基于实践的反思和研究、先进的学习和领悟,让会后形成的《关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对重农强农的推动更有力、更有效。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