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造成现在土地紧张的一个现实因素还是浪费和错配,说到底是管理的问题。”日前,平湖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就“新常态下破解土地要素瓶颈”进行专题协商。
作为平原河网地区的平湖,近年来土地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土地要素供给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办法各个部门都在想,制度措施也出台了不少,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恳请政协帮助想想办法,群策群力破解难题。”在年初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上,市长刘中华如是说。
为此,市政协将“新常态下破解土地要素瓶颈”作为常委会年度重点协商议题,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市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开展广泛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提出保护与保障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整体与局部统筹、准入与监管统抓的理念。
结合调研报告,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全市还有73家占地30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只有1.52万元。”市工商联副主席杨永明建议,要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力度,建立工业低效用地退出机制。
“建议政府建立土地信息公共平台,把闲置厂房信息、负面清单都公布出来。”企业家委员孙忠明说,“现在平湖有很多闲置厂房,但又有很多企业苦于租不到合适的厂房,中间缺少资源对接的桥梁。”
调研显示,平湖市56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不少建筑容积率低于省行业标准。为此,程传保委员建议,要在省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提升土地“空间”利用率。
“我们还有六千多亩的批而未供土地,九百多亩的城中村,几千亩的低效用地,如果这些土地能够用好,今后几年发展的用地问题都不用愁了。”在市政协副主席、专题调研组组长俞明祥看来,过去工作中的短板正是今后工作中最大的潜力。
市政协主席徐春林说,面对土地要素日益紧缺问题,要树立长期从紧过日子的共识,正视保护和保障、紧缺和浪费两对矛盾,切实做好严守红线谨慎用地、紧盯低效盘活用地、千方百计拓展用地三篇文章。
“对于报告以及委员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市政府会认真研究,逐一梳理,抓好落实。”会上,刘中华表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