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政协:为教育事业发展找短板献实策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开化政协:为教育事业发展找短板献实策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严俊 郑锐   字号:[][][]

据联谊报    今年,开化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二轮基础教育重点县建设单位之一,在2019年底完成基础教育提升任务,并力争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评估。这对开化县教育事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助推教育事业发展,县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政协委派县教育局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等齐聚一堂,专题协商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和基础教育重点县建设工作。

近年来,开化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5所,在校中小学生3.3万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该县教育事业也出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协商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县教育局关于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和基础教育重点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姜礼萍委员建议,乡村幼儿学前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上学的便利性,根据区域适学人口的分布科学加以布局。同时,要加大幼儿教师的持证上岗力度,提升幼儿学前教育水平。

关于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余芝萍委员认为,这是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集聚和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阶段性现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因此,要以这次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和基础教育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陈兆荣委员提出,要理性看待高考升学名次问题。高考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应当高度重视。但是,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办学的目的并不单单是追求升学率,而应根据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的人才需求,统筹谋划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要针对全县当前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短缺问题,加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力度,为钱江源头“大花园”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县政协主席华寿军表示,要理性看待当前县教育事业的背景和所处状态,坚定工作信心,抓住主要矛盾寻求突破。要对照主要指标,倒排时间节点,循序渐进加以完成。教育公益性的特性注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反之学校的建设又能带动周边各个产业的发展进而反哺经济发展,两者相生相促,要用科学长远的眼光看待教育资金的投入问题,作出可持续的制度性安排。当前,宜坚持“城区抓紧添、乡下认准办”原则,切实完善和提升教育教学硬件设施。针对教师轮岗交流和工资待遇问题,他认为,目前县教师跨区域流动现象依然存在,优质教师资源不断向城区集聚,农村师资力量偏弱。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校长是灵魂,教师是品牌,教师队伍的轮岗交流要力戒行政化,在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轮岗交流工作。教师工资待遇的安排宜坚持“尊重存量、优化增量、顺向作为、促进和谐”原则,既要尽量维持工资待遇的稳定性,又要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激励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会后,县政协将协商建议及时作了梳理,以《领导决策参考》形式报送县委、县政府。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