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9月14日,省政府发布《关于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宁波是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作为“活化石”的典型区域,参与宁波综合试验区创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江北区对接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省市发展重点的历史机遇。江北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为争创综合试验区凝心聚智、建言献策。
调研要找准定位,找到坐标。区政协主席邹宇明说,要深入思考江北在宁波综合试验区创建中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深入分析江北在宁波综合试验区创建中的优势和不足,助力江北成为试验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先行区、“五通”国际化开放都市先试区、“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的体制机制创新区。
时不我待。区政协成立由主席牵头,副主席分头负责的课题组,走访市发改委等部门,并赴上海、广州、深圳、泉州等地调研,形成《关于江北参与宁波市“一带一路”综试区创建的若干建议》专题调研报告。
调研组建议,将“一滩一区”作为争创宁波综试区“先行先试区”的主攻方向。老外滩与泛老外滩要深挖“活化石”因子、深耕“国际化”元素,着力打造成为集中展示“活化石”的国际化样板窗口、全球化的商贸商务中心、富有国际范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前洋开发区与泛开发区要成为宁波综试区创建的重要支撑平台,发挥初步形成的“上海前滩、深圳前海、浙江前洋”这一“三前”品牌优势,主动融入到宁波综试区建设中,全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如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加快城区国际化进程?区政协认为,要打响江北文化品牌,打造展示“活化石”的重要窗口,打造“海丝”国际旅游目的地。参与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依托“海丝”国际音乐产业合作联盟,举办“海丝”国际音乐节,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城市的交流往来;创新慈孝文化节举办形式,探索举办跨国慈孝文化主题活动,推动慈孝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建设外滩国际社区,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课题组建议,学习借鉴上海“国际社区”规划建设的理念及其经验做法,完善德记巷、宝记巷等配套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化城市功能品质、外籍人士集聚的外滩国际社区。利用来福士、绿地中心、湾头等商业设施,设立国际时尚品牌中心,打造国际时尚小镇。整合利用宁波绿地中心、来福士、日湖商贸中心、大剧院财富中心、湾头万象城等泛外滩商圈,积极引进一批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高端国际机构;落户一批国际交流机构、外资外企办事处、国际驻外公司;争取中东欧等国家在老外滩设立一批签证代办服务机构。积极推动与“海丝”沿线主要港口互设办事机构、拓展代理业务等。鼓励国际航运经纪人公司和大型船舶管理公司在江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航运企业增开与“海丝”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支持航运企业参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航运及配套设施建设。
“推动投资贸易合作和保险金融创新。”课题组呼吁,建立区域协作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的合作交流,依托“浙江前洋”,重点推动与上海前滩、深圳前海建立常态化的“三前”对话交流机制。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建立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常态化的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建设海铁联运国际贸易重要枢纽。抓住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契机,依托宁波货运北站是海铁联运甬新欧起点优势以及规划建设的电商物流中心,积极争设保税仓,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国际物流园、跨境商品展销中心等,打造成为海铁联运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抢占智能经济“风口”,打造“网上丝路”前沿样本、“中国制造2025”样板区和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区。区政协提出,充分利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扶持政策,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交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部署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应用设施。关注物流、金融服务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紧抓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先行先试契机,将“一网一膜”作为江北产业功能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和沿线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制造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产业合作园区、生产基地,提升江北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学习借鉴台湾、深圳等地经验,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发展,促进江北传统制造业加快提升产品和品牌内涵。
课题组还建议,充分发挥侨力,推进“品质城区”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强化保障,凝聚合力,全力争创“先行先试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