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老爷子今年多大了?每天到这里来活动吗?”
“我啊,96嘞,天天到这里来的,喏,跟他们一起看看报纸、娱乐娱乐。”
在江干区笕桥街道明桂社区的e家生活馆内,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永良看到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健朗的社区老居民,关切地问候。这是杭州市政协近日组织市政协委员结合城中村改造视察调研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工作中的一幕。
视察组一行首先来到杭州新时代装饰材料市场。该市场是江干区三堡城中村改造的一部分,市场原有瓷砖、卫浴、地板、仓储等约20种经营品种,涉及301家经营户,利益诉求多样,矛盾较多。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拆迁指挥部开启“白加黑”模式,协商沟通,刚性执行,10天之内就完成了市场经营户的腾空工作,打造了江干区综合市场清退关停的样板。
紧接着,视察组来到三堡城中村,实地查看了三堡村的回迁安置房以及安置房小区内的老年活动中心室。随后来到笕桥街道明桂社区,走访居家养老配套设施——“e家服务街”。看到e家健康馆、e家帮帮团等系列服务配套设施齐全,老人小孩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据了解,江干区目前已建成14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总面积达5.33万平方米,可供休息座(床)位1529张。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建成实体爱心食堂和助餐配送点66家,年服务20万人次老年人。
从整体配置总量看,社区配套用房建设配置到位,但仍存在老街道老小区社区配套用房缺口明显,大部分社区配套用房分散、利用率低等问题。
何黎明委员建议,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原则,配套用房面积未达标且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已建城市社区,可由所在街道采用购置或者租赁的方式解决。
“新建的社区要有一个整体规划,社区配套用房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社区食堂,对老人要价廉物美,可以通过‘中央厨房+助餐点+配送队伍’三位一体的形式,建设覆盖全区的老年助餐体系。”孙彰道委员说。
在大规模拆迁、改造过程中,大量老年人的拆迁过渡和养老是一个现实问题。陈永良表示,在“拥江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江干区作为杭州的东大门,在城中村改造这场攻坚战中更要拉高标杆,坚定信心,改造过程需充分考虑老年人养老需求。
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地变平房为楼房,改造关乎杭州的“面子”,更关乎杭州的“里子”。对此,杭州市政协提出,城中村改造要处理好拆、谋、建的关系,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做到既融合现代文明,也留住老底子“乡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真正使老百姓在改造中提升获得感。要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和方式,以不断调整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提升杭州居家养老服务的匹配度,为打造养老服务事业的“杭州样板”提供经验。
结合城中村改造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视察监督活动,是杭州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实际举措。市政协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委员们关于城中村改造如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建议,以提案、建议、社情民意等方式提交党委政府作决策参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