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政协:建议五方面提升未拆迁村改造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江干政协:建议五方面提升未拆迁村改造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3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廖玉梅   字号:[][][]

据联谊报    今年以来,杭州市江干区政协与区委、区政府合心合力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同时,立足前瞻服务,聚焦5~10年内不具备征迁条件社区(村)的整治提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分布特点,分析制约因素,撰写《关于近期未能整村拆迁社区(村)整治提升的建议》调研报告,经区城中村改造办报送杭州市委、市政府,市长徐立毅点赞建议很好,并要求江干区积极实施,尽快拿出成果。

为完成好这一重点调研课题,区政协先后召开主席专题会议、主席(扩大)会议进行协商研究,明确建言方向、重要环节和时间节点;区政协城建委组建专题调研组,采取实地踏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成因,研讨对策建议。调研组认为,经过多轮城中村改造,江干仅剩笕桥的横塘、笕新、黄家、同心、浜河、俞章,九堡的三村、宣家埠,丁兰的沿山、皋城10个社区(村)尚未列入整村拆迁计划。这些村普遍存在区域住宅密度大、进出道路窄、市政配套弱以及治安消防隐患、外来人口、小作坊(加工点)多,公园绿化、公交站点、文化设施少等特点。

针对存在问题,调研组分析机场限高、区域规划、基础条件、居民期盼等因素后,建议坚持“以改为主、以拆为辅,以治为主、以整为辅,改整结合、配套完善”的整治提升原则,重点从五个方面着力: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尊重民意、因村制宜,“一村(社区)一方案”;建立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匹配的社会评价制度,引导公众有序参与,降低项目风险;采取契合实际的城市“双修”举措,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公共空间,强化片区功能;调动民间资本、居民群众参与整治提升的积极性,采取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出现政府大包大揽而直接受益者却成整治提升旁观者的现象;关注城中村改造中的就业问题,搭建更多创业就业平台,帮助“拆二代”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目前,建议已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并采纳。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