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名城名都”品质建设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宁波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名城名都”品质建设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6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鲍蔓华   字号:[][][]

据人民政协报    宁波兼具江南水乡和港口城市的双重特色,奉化江、姚江、甬江交汇,形成了“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独具特色的风貌。三江六岸是宁波得天独厚的资源,然而伴随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三江六岸面临的环保问题也不少。加快推进三江六岸和塘河绿带建设,还江于民、还绿于民,丰富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是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927日,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三次常委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名城名都”争献锦囊妙计。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名城名都是本次会议专题协商的重点内容。作为今年的履职重点,宁波市政协协商选题重点关注城市品质提升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领域,选择三江六岸与塘河绿带建设、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开发和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等四个课题,既有城市空间“大格局”的谋划,又有百姓出行“小细节”的考量,还有中华文化“老传统”的弘扬。

“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精神和气质的体现和反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宁波要建设‘名城名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提升城市品质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路径,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建设‘名城名都’的新征程中,始终绕不开、躲不过,更拖不得、等不起。”市政协主席杨戌标说。

“滨江滨河沿线通道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历史文化魅力体现不充分。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细节和人性化设计不足。已有的城市标志物不够突出,景观小品设计不够优美,滨水空间形象平淡缺乏亮点,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形象记忆。”会上,市政协人资环和城建委调研组发言人一针见血地说。委员们建议加强三江与塘河的规划引导与管控,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结合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双试点,编制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加快推进三江六岸建设工程,打造“市民之江”,推进塘河绿带贯通整治工程,重塑城市慢生活空间,让水清起来,让景绿起来。

旧城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滞后于建设、公共资源配置不足、文化遗产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等重点问题被委员频频提及。委员们认为在不断的拆旧建新中,中心城区的宁波味道越来越淡,原有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氛围逐步弱化,独特的城市文脉与城市格局也日益丧失。城市有机更新是以片区为单位、尊重原有城市肌理的改造过程,是一种以“城市双修”为主要抓手的城市修复活动。要把城市更新放到“名城名都”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去谋划,统筹兼顾、内外双修。

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开发,委员们一致认为要切实将轨道交通上升为城市战略,从建设“名城名都”的全局角度出发,确定轨道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要以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开发为引擎统筹城市建设和经营,坚持“轨道交通+物业”的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带动物业开发和区域发展,以物业开发和区域发展提升地铁效益。

文化是城市的“遗传密码”。宁波拥有7000年文明史和1200年建城史,这些文化的基石酝酿出城市发展的全新动能。委员们对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成竹在胸:新文化馆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馆“合二为一”,打造成宁波最新文化地标;构建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为主体的全民艺术普及设施供给网络,增加市民在艺术普及工程中享受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的“获得感”。

“建设‘名城名都’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提升城市品质,是建设‘名城名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政协要发扬传统、履行职能,精准聚焦、精准助推,在城市品质建设中发挥优势、展现作为、作出贡献。”杨戌标说。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