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农村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是海宁当地一大劣俗,但今年以来,得益于海宁市政协提案《关于要求建立农村红白理事会助推移风易俗整治工作的建议》的推动,出现了许多改观。
海宁东部黄湾镇宣传干部小沈的婚礼办得节俭而又别开生面。新郎新娘设置了“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签字板,动员亲友签字;婚礼拒绝高档菜肴和豪华车队,将结婚省下的钱资助当地10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圆了他们的微心愿。这一尚俭的婚礼模式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受到大家点赞。
海宁西部的许村镇报国村提出报国村民办宴要“约法三章”。海宁西部经济发达,办宴尚攀比,豪华酒宴的陋习越演越烈。近日报国村一村民要办结婚酒宴了,联户党员早早上门,签订《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承诺书》,并且“约法三章”:“彩礼不得超过23万,单道小菜不得超过300元,一包香烟不得超过50元。”
像这样,一方面以优秀青年在结婚时带头尚俭引领民风,一方面通过制度向攀比成风等不良风气宣战,一软一硬助推移风易俗,在海宁各地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今年初,市政协提交的该提案提出,在农村,红白两事成为比拼炫耀财富的舞台,有的家庭为了撑面子,一辈子积蓄就此花光,甚至负债累累。这种铺张浪费的陋习,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提案建议,要建立由机关干部、村干部、退休干部、教师、优秀青年等为成员的移风易俗理事会或小组,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婚丧嫁娶标准,以“文明、俭朴、时尚”为宗旨,达成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促成新的乡风民俗的形成。
今年是海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之年,海宁市文明办接到提案办理任务后,立即展开调研、落实制度、跟进措施、纳入考核,每出现一个好的案例,即由媒体跟进宣传,以多种形式推进移风易俗。
在各方努力下,以“文明、俭朴、时尚”为主题的事例不断传出,如长安镇小伙子用四人观光自行车迎娶新娘,推出了“骑行绿道迎新娘”创新方式;盐官镇桃园村推出了婚宴“桃园菜单”等,引领村民办喜宴量力而行、不尚攀比……此种民风变化深得人心,原本在旧劣俗面前显得无助的年轻人,纷纷点赞,并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倡导新风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