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舟山市普陀区政协日前召开完善渔农村居家养老机制季度协商会。区政协社法与港澳台侨委委员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形成渔农村居家养老氛围、建立居家养老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扶持力度等方面与区民政局、区委宣传部、区卫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协商交流。
据了解,普陀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78909人,占全区户籍人口24.96%,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1778人,占老年人口总数14.9%,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
近年来,普陀区围绕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海岛深度老龄化实际,突出居家养老基础地位,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推行具有普陀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渔农村居家养老仍存在总体品质不高、专业人员力量薄弱等一系列短板,要真正实现居家养老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黛岚委员认为,当前传统养老观念依旧,部分老年人无人照顾,生活质量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敬老爱老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居家养老氛围。
“在新闻宣传方面,我们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海岛特色养老模式、敬老养老典型等内容加大报道力度,特别突出宣传虾峙‘博爱家园’等典型项目,引导社会各界力量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在社会宣传方面,我们将建议相关部门和镇(街道)、管委会设计制作一批居家养老服务手册,并通过基层网格走访,让广大群众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举措。依托文化礼堂、公民素质讲习所等阵地,广泛开展各类孝老、敬老、爱老活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吴丹红委员认为,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渔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需求,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普陀因地制宜地推行具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四种模式”,即“政府主办、资源共享”的机构服务模式、“政府搭台、自治帮扶”的自助互助模式、“政府资助、民非主导”的社会参与模式、“政府引导、医养融合”的健康养老模式。下一步,将建立健全政府经费投入机制,动员、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整合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采取购买服务、服务外包、项目委托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服务,不断扩大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切实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扶持力度。
经过协商,相关部门一致认为,完善渔农村居家养老机制,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化娱乐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扶持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养老基础服务,扩大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拓宽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渠道;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多元化,加强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功能,积极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加强养老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提升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