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2016年8月以来,衢州市衢江区政协充分调动委员积极性,发动委员参与区法院大调解工作,担任区法院特邀调解员,积极探索调解观察团、乡贤观摩团等机制,实现较好调解效果。通过大调解,区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80%的办案目标,83.5%的民事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快速化解,民事调撤率81.2%,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80.1%,调解成效初显。
“政协委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面宽、知识层次较高、联系面广,且分布广泛,不仅有利于表达不同层次的意见,而且在该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利于推动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区法院家事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如此认为。去年开始,区政协与区法院进行无缝对接,发动医生、企业家、教师、基层干部、当地乡贤等不同身份的政协委员担任调解员。目前有10余位市、区政协委员分别担任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或组成调解观察团,参与到不同的家事纠纷化解中。
“区政协对委员履职考核 ‘五个一’要求中,要求委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发挥委员作用和价值。”区政协委员工委负责人说,担任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可以让委员参与社会活动,传递正能量。
根据纠纷的类型特点,区法院选择不同行业、部门的人员进行调解,建立一案件一人员一跟踪机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市政协委员、衢州三中心理教师郑琼霞是调解员之一。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家事调解中,她发挥专业特长,成功挽救了许多破裂的家庭。章某和许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患有抑郁症从高楼跳下,在生二胎问题上,两人产生分歧,章某提出离婚,许某因此情绪不稳定。郑琼霞得知后,积极主动加了许某微信,每天与她保持联系,答疑解惑,许某情绪逐渐平稳,心态也恢复正常,最终这起离婚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衢江区法院将南孔儒家文化思想与“最美”精神相结合,通过邀请在当地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获得“最美”称号的政协委员参与调解,促进法治和德治有机融合,最大程度集聚起社会正能量,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在一起父告子的赡养纠纷案件中,老父亲因土地赔偿款分配不均导致长子心生怨恨,两家多年不相往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父亲的医疗费也逐年增长,想让长子为其负担部分,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将长子告到了法院。刚性的法律纵然可以决断是非,但却无法弥合父子情感上的裂痕。针对该案特点,法官在调解员微信群里发起了英雄帖,区政协常委、衢江区“最美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红和当地乡贤苏阳松等组成调解观察团,借助道德的感召力,观察团成员在法庭上用朴素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融化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冰山。已多年没有喊过父亲的儿子热泪盈眶,当场叫了一声“爸爸”,最终父子手挽手离开了法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