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大到高铁、飞机,小到平时用的手机、家用电器,每一件“ 中国制造” 背后,都有工匠们的贡献。由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组织编撰的三亲口述史料——《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杭州技术工人史料》日前首发。全书记录了杭州上世纪工业发展的光荣岁月以及34位能工巧匠的往事回忆。
书名中提到的“八级工”,是指获得八级工资的技术工人。八级工资制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中叶,我国对技术工人的一种等级考核标准和定级晋级制度,即从一级到八级的一个晋升级梯,最高等级即为八级。这一制度是对先进的褒扬和对技术的尊敬,更是对劳动的尊重。八级工处于那个年代技术工人这一群体的顶端。这些技术精英改变了杭州工业一穷二白的面貌,在不少领域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填补了杭州的工业空白,还有不少技术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如李为民研发出了杭州第一台汽轮机和第一只汽车汽缸;孙竞成带领攻关小组成功研制波纹片冲床,成为当时我国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项目。
全书收录文稿34篇、照片140余幅,共20余万字。受访的老技工年龄最大的93周岁,最小的58周岁,平均年龄76周岁。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在记录技工们钻研技术、传承技艺经历的同时,还增加了有关他们家庭情况和时代背景的内容,包括当时的杭州社会环境、工人日常生活等,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技工们的那些年、那些事。
作为书中人物之一,原在杭州汽轮集团工作的84岁的赵大隆来到了首发式现场,拿起《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他感触颇深地说:“非常感谢编写者们能把这段历史重现在人们面前,做一个好的工人,除了有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还要有过硬的技术保证。如果我们老一辈技工的经验和工作态度能够对新时代的工匠们有所启发,起一些引路的作用,我觉得值了。”
据了解,《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是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编写出版的第42辑书册。今年正值南宋定都临安880周年,围绕南宋都城研究,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将于8月举办2018杭州文史论坛暨中国南宋都城临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还将组织出版《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史料图片集》《杭州文史小丛书》(南宋临安专辑)等书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