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呼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柯城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呼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6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郑锐 孙涵斐   字号:[][][]

据联谊报    “有时候刚端起饭碗准备吃饭或者刚钻进被窝准备睡觉,电话就响起来了,就得上门去给村民看病。”今年68岁的郑水泉是衢州市柯城区江东村的一位乡村医生,40多年来,他背着小药箱走遍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的每家每户,为村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脚上不苦,心里有苦。”他告诉记者,他每年从医的收入不超过3万元,退休后没有医疗、养老保险和退休工资的保障。他希望这个闷在心里多年的结能早日解开。

“乡村医生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像郑水泉这样的绝不是个例。”柯城区政协委员、区卫计局办公室主任汪明英认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总量不足、青黄不接、收入过低、老无所养。

汪明英手中的一份调研数据令人忧虑。以柯城区为例,该区有近21万农村人口,在职乡村医生只有122人,平均每千名农村人口村医数仅为0.58人,很多偏远山区长期出现乡村医生服务空白情况,而这122名乡村医生中60岁以上的占67.2%,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服务经费必须经上级卫生部门考核后发放,不一定保证足额且发放周期较长,30%的乡村医生年收入在2万元以内,退休后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都有待落实。

“有些村子离镇远,村民去医院看病不方便,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就忍过去,要么就打电话喊我上门配点药。”郑水泉坦言,能坚持这份工作40多年,主要是觉得很多村民确实需要他。“年纪越来越大,力不从心,接下来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来我们村干村医。”

乡村振兴,不能缺了这最基础最便民的健康链条。

“要着力优化人才政策、完善保障制度,增强村医职业吸引力。”汪明英呼吁,逐步实现农村医务人员与城市医务人员并轨管理,在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卫生院逐步衔接;将新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新进入村卫生室的大学毕业生等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统一管理;采取“村来村去”的定向培养模式,委托医学院校,每年在高考招生时招录愿意从事村医工作的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分配,也可以制定大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扎根基层;多渠道制定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村医的收入进行改革创新,并坚持以地方为主尽快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基础。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