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政协:专题协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嘉兴政协:专题协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3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祝丽花   字号:[][][]

据联谊报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群众热切关注的一个话题。今年嘉兴市两会期间,教育也是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词。日前,嘉兴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我市高质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回应委员呼声,回应民生关切。

嘉兴市是全省首个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设区市,有6个县(市、区)成功争创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目前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基本相同,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和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但是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

孙建华委员认为,城乡教育不均衡是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他建议,要根据当前镇村学校“被小班化”的现象,探索调整镇村教育办学模式。在城市教育方面,在当前市内学校与域外名校“点对点”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引进名校与整个区域合作,共建标准化建校模式。同时,要从教育普惠性角度出发,加强对公立学校的保障。

柴永强委员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多年,他说,镇村教育在管理理念、特色化教学等方面的不足,是教育现代化的短板。他建议运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督导评估考核,形成考核、反馈、激励的闭环;进一步推动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动镇村教育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升级;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引得进、留得住人才;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智慧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格局。

针对镇村教育,薛佳平、李跃和赵如英委员还建议,通过配好设施、配强师资,打造品牌化、特色化镇村学校,提升镇村教育的发展活力。

马玉华委员建议,根据当前的生育意愿、住宅小区分布和外来人口等因素做一次深入的调研,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同时,要加大城乡间师资流动力度,让优质师资更多地流向镇村学校。

文教卫体委员会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要大手笔加强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涵盖教师补缺、分流、储备、培养、引进等多因素并重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开启面向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型招录机制,加大优质教师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创新教师素质提升机制。

市政协主席高玲慧表示,提高办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更是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要素。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要在体制机制一体化上下功夫,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举各部门之力将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向纵深推进。要在师资队伍一体化上下功夫,通过加大优质教师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创新教师素质提升机制等方式,真正做到稳得住队伍,留得住人才。要在软硬件配套一体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管理配套水平,为打造更公平、高质量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格局筑牢发展根基。要在政策支撑和引领上下功夫,在全面摸清镇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通过精准化的政策引领,为发展提升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