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指出,希望大家做好“委员作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上一份好的履职报告。
近半年来,浙江各地政协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努力提交高质量的“委员作业”,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今年以来,在走访委员的过程中,有不少委员反映,要出色完成‘委员作业’,仅仅靠委员自己努力远远不够,希望得到政协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通过深入调研,探索构建‘1+1+N’委员培训体系,希望以此撬动委员履职的新动能,帮助委员更好地完成‘委员作业’。”近日,湖州市政协制定《2018年市政协委员培训方案》,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介绍起草背景时这么说。
“1+1+N”委员培训体系,即每年举行一次全体委员专题辅导学习、一次骨干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和日常多次知情明政调研交流,作为该市政协委员培训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固化下来、长期实施下去。
5月2日下午,湖州市行政会议中心会议室,市政协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体政协委员学习会如期举行。全体市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各县(区)政协主席齐聚一堂,会场座无虚席。
这次集中学习距去年换届后举行的全体委员专题辅导学习仅隔了6个月时间,委员到会率达95.7%,创了新高。会上,全国政协研究室原副主任原冬平就政协章程修订相关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委员们纷纷表示,听了之后受益匪浅,一年一次的集中培训非常有价值。
在抓好委员辅导学习“全覆盖”的基础上,如何做好“高精尖”骨干委员履职培训是又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与复旦大学达成合作,每年举行为期一周的骨干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6月10日至12日,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在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举办。市政协2017年度优秀委员、优秀提案委员及界别活动组长、副组长和部分常委等50余人参加培训。
在3天时间里,委员们先后听取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政协的专家学者,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启示”“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思考”“如何践行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人民政协要提高四种能力”“周易的智慧与管理艺术”等所作的课程讲座。
委员们还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围绕“如何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对委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主题开展分组讨论,并在结业式上就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作交流发言。
与此同时,市政协在组织开展书记市长与委员“面对面”、常委会重点课题调研、双月座谈协商等各项重点履职活动时,注重将知情明政作为一项“规定动作”来推进:
在3月份举行的“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首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前,市政协专门邀请市民政局、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负责人到会通报情况;
在“关于新背景下深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常委会重点课题调研过程中,市政协主席杨建新带领有关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调研,并带队赴上海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接,听取相关情况介绍;
4月中旬,市政协专门组织3批次委员,在深入调研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上,先后赴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学习,为双月协商座谈会打基础、做准备……
一次次知情明政不仅帮助委员增长了见闻、开拓了思路、了解了情况,也督促委员不断学习履职知识和履职技能。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1+1+N”委员培训体系实践以来,委员的履职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据悉,在今年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向全体委员下发了2018年重点工作履职菜单,列出了书记市长与委员“面对面”和常委会重点课题调研、6次双月座谈协商、两次专项集体民主监督、8个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共四大类19个履职活动及相应的完成时间,由委员们自主报名。
这一举措得到了委员们的广泛好评和积极响应,经初步统计,359名委员共选择参加履职活动1600余项次,人均接近5项。比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原计划组织20至30名委员参加,结果主动报名的就多达127名,委员的履职热情可见一斑。
通过“1+1+N”委员培训体系的持续深入实施,这1600余项次的自主履职意向,必将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政协事业进步的一个个“金点子”、一条条“好建议”和一份份“优质提案”,向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提交优质高效的“委员作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