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湖州市政协在年初将“构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作为双月座谈协商主题之一。在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市政协下发的2018年重点履职工作菜单上,359名市政协委员中共有63名主动报名参与该课题。从4月份开始,市政协精心挑选了20名委员组成课题组,深入全市各县(区)、乡镇(街道)和有关工厂、建筑工地、交通干道等开展调研,并专程赴金华学习先进经验。
日前,市政协召开第三次双月协商座谈会。来自科技、科协、农业、文艺等界别的12名政协委员、2名群众代表,从提升全域扬尘治理成效、推广清洁生产低氮燃烧技术、加强餐饮油烟整治、完善大气污染数据预警机制等方面,为构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渣土运输车等易扬尘对象的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在道路扬尘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农工界别的市政协常委张明建议,加快城乡道路一体化管控,提升全域扬尘治理成效。他提出,要通过全面控制污染源头、推进道路保洁提标、加强渣土运输车全程监管、破除道路扬尘治理难点等举措,同步改善城乡空气质量和整体环境面貌。
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污染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针对餐饮油烟治理问题,科协界别的钱文春委员建议,要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兼顾考虑餐饮服务项目位置、预留烟道等。在走访调研中,钱文春发现一些餐饮店虽然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但使用率不高,有的店主反映排油烟的效果不好。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开展技术升级研究或新设施设备引进推广,并通过上门指导,使设施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油烟净化效果。
在农业界别的莫仕琴委员眼中,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要改变工业结构,使其由低级制造向科技制造转变。要加大环境绿化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实施城市立体绿化等,通过屋顶、墙面、庭院的立体绿化,实现全域绿植,促进空气质量有效提升。
针对委员和群众代表现场提出的意见建议,市环保、建设、经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纷纷回应。下一步,市环保部门将咬定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率不断提升的目标,以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市建设系统将采取“源头管控+过程严管+结果奖惩”和“企业治理+车辆冲洗+科技提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零死角、全过程、立体式的综合整治,全力治尘、减尘、降尘;市经信委将全力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高质量守护“湖州蓝”。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