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政协:15年持续聚力茶产业发展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松阳政协:15年持续聚力茶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钟华杰 潘益飞   字号:[][][]

据联谊报    2004年的初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临松阳视察,提出了“实干兴业(茶叶),产业富民”的指导意见。15年来,松阳县政协始终牢记嘱托,咬定“茶叶富民”不放松,助推松阳突破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和瓶颈,使之成为中国绿茶集散地、全国茶产业示范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如今, 40%的松阳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真正让“一片叶子,成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

察实情,助力培育主导产业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县政协提出了“调结构、兴茶业、富百姓”的产业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采纳建议,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农民种茶、制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松阳茶园面积迅速扩张,到2009年全县已有茶叶面积10万亩,有10万多人在吃茶叶饭。

如何让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茶树成为10万农民的摇钱树、常青树,是摆在松阳政协人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近年来,县政协先后围绕提升茶叶安全质量、推进茶资源综合利用、茶旅结合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60余条,为县政府出台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政策性文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人们为松阳茶产业蓬勃发展而喜悦的时候,松阳政协人敏锐地看到了茶产业长远发展的隐忧。在全国茶产业迅速扩张、群雄四起的形势下,如何突破“天花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县政协围绕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举办了以“文化引领、品质发展、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田园松阳”论坛,邀请了23名国家、省、市茶叶专家和本土专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蹲点调研,梳理形成全县茶叶生产、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国际化等方面问题及意见建议32条(篇),推动《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农药、化肥经营规范化建设方案》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促成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品质化发展方向,精准推动全县茶产业转型升级。

提建议,协商解决茶产业难点堵点

15年的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县政协遵循茶产业内在规律,依靠政协的人才优势,从种植、加工、流通、综合利用四大方面开展精准履职,协商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在茶叶种植环节,组织课题组围绕茶园统防统治、茶叶良种推广、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等子课题调研协商,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统防统治实施步伐等一系列实招,推动《松阳县茶叶统防统治考核办法》等3个文件的落地生根,推动松阳在全省率先通过 “全县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在茶叶加工环节,针对茶叶加工企业多、散、乱、小等问题,推动县政府启动 “强龙兴茶”战略,重点推进茶叶加工规范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茶叶加工企业集群,并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在茶叶流通环节,在县政协的建议下,县委、县政府建立了茶叶质量IC卡溯源管理系统、茶叶检测中心,制定了《全县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和《松阳县茶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在茶叶综合利用环节,围绕茶资源综合利用,县委、县政府积极采纳县政协《推进茶旅结合,打响“田园松阳”区域品牌的建议》课题成果,建成了全国首个茶园骑行景区——大木山茶园景区,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田李下、小茶姑娘、隐泉等一批精品民宿建成运营,省级特色小镇“茶香小镇”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实现了由卖茶叶到卖风景、卖生态的转变。去年,全县茶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20亿元。

强监督,为茶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促进松阳茶产业健康发展,县政协直面问题,致力搭建“兴茶”监督平台。一方面,围绕茶产业质量安全不间断地开展专项民主监督。重点就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开展民主监督,促成县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从源头上确保茶叶种植加工的安全。这些年,县政协还在土壤改良、公平交易、质量监测等十多个方面加强民主监督,大大降低了“茶饭碗”破碎的风险。另一方面,县政协搭建常规监督平台。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建议、谈想法。15年来,提交了《关于深化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建议》等有关茶产业的提案85件;《茶叶市场周围交通混乱,亟须加强管理加快疏解》等社情民意、建议案36篇;《对提升松阳茶文化品牌的审视与思考》等大会发言13篇,有力地推动了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