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政协工作优势在委员、实力在委员、活力在委员,潜力也在委员。杭州市萧山区政协近年来精准定位,热情主动地服务委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委员履职热情,努力把政协机关打造成 “政协委员之家”,以精细化服务促进委员们的高质量履职。
优化组织,让政协有“家”的感觉
“要让委员们在政协有‘家’的感觉!”
2017年2月,刚当选为十四届萧山区政协主席,洪松法就提出了这一要求。
区政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委员组织架构进行全面优化,按照界别、专委会、镇街政协工作联络小组三个层面,将全区370名政协委员划入其中,实现“全覆盖”, 让委员们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在政协的专属位置。经此划分,每位委员都拥有了界别、专委会、镇街政协工作联络小组(片区)三个属性。
在让委员们有归属感的基础上,区政协进一步推出了服务、联系委员的“十个一”制度:每年初,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集中分批走访全区委员,确保每位领导届内走访到每一位委员;每月初,向当月过生日的委员寄送一份生日祝福,感谢他们对政协工作的支持;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妇女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以短信的形式送上祝福;机关推行服务委员“首问负责制”,确保委员反映的困难和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和解决;每次集体活动时,区政协领导都提前到场迎候委员,活动结束后又同委员一一道别……
贯穿全年细致而温馨的点点滴滴,让委员们如沐春风,切身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加强学习,用好协商议政“话语权”
政协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针对换届后新任委员超过半数的实际,如何让委员迅速进入角色、把话说准说对,成了区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
区政协首先从学习培训入手。
去年,通过举办全体委员培训班,对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与课题调研、开展视察监督等政协履职基本知识进行专题辅导。
今年起进行常态化学习教育,在“萧山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板块,定期向委员推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同时,按照“年年有培训、个个要参与”的思路,进行集中专题轮训。今年上半年,区政协分3期共组织150人赴福建省古田干部学院开展红色培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强化委员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
为提高委员对专项工作的建言精准度,区政协在往届一年一次由区长向全体委员通报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政情通报“升级版”,创新推出部门政情通报这一形式,邀请区级有关部门向委员通报本单位职能和工作。截至目前,已安排18个部门9场政情通报以及公检法、“12588”交通道路建设、财政分税体制调整、城市发展规划等专题性通报9场,超过700人次委员参加。
此外,区政协还通过“崇学讲堂”,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讲授宏观经济运行、国际化都市城区建设、世界军事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国学智慧与人文道德修养等课程,帮助委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目前,累计参加委员超过1800人次。
搭建平台,鼓励委员唱主角
至少参加一次区内座谈调研、一次外出考察调研、一次主席会议视察调研……为让委员站前台唱主角,区政协努力搭建多层次的平台和载体。区政协的视察、监督、协商等重大履职活动,事前都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在委员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区政协把协商议政的时间交给委员,引导委员同对口部门高质量互动交流、发表意见、阐述观点。事后,区政协积极总结,做好宣传工作,如通过《委员反映》专报形式将委员建言报送给区委、区政府;在《萧山日报》开辟“委员建言实录”板块等。
区政协的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履职水平的高质量。区政协近两年来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重点调研课题,都得到区党政主要领导的批示,不少建议得到采纳,成为推动萧山高质量发展的助力。
区政协还积极依托镇街政协工作联络小组,发挥委员在基层一线的作用。如城厢街道设立社情民意联系点,由驻点的政协委员定期接待辖区居民,收集民情信息。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社情民意信息近130条,帮助解决小区水塔拆除、坡顶维护、绿化修复等民生问题。此外,区政协组建 “委员宣讲团”,开展“六送进基层”和“六个一”活动,发挥委员专业特长特别是中共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举办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义诊、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如去年区政协企业家委员赴贵州省从江县结对帮扶,出资50万元捐助当地品学兼优学生。今年,委员们还将个人出资,向湖北省利川市捐资新建希望小学,进一步彰显作为政协人的社会责任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