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业务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晰,统筹难度大。”“参与养老服务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护人员缺乏。” 近日,湖州市吴兴区政协开展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调研视察。视察组通过实地调研和专题协商,详细了解全区医疗和养老机构场所建设、服务水平和设施配套、政策落实等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感?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有效结合,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养老服务新方向。目前,吴兴区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加大,其中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
苏加向委员认为,医养结合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主体。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用足用好建设、运营补贴等,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他们就近与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实现医疗服务项目的联动及合作。
孟学武委员认为,医养结合是养老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卫生、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应加强协同配合,按职能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一方面降低养老机构接入医保门槛,并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另一方面,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护理费用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针对护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张金炎委员建议,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制定并细化养老护理行业标准,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机制;探索义务医护志愿者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融合机构轮岗服务。
于利英委员认为,培育医养结合产业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依托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医养结合式疗养院,吸引城市老年人到乡村安度晚年,既拓展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领域,又有利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
“走医养融合之路,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合’字,通过管理融合、人才融合、科技融合、机构融合,形成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各种合力。”区政协党组成员王正泉表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