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政协:创办“永宁史话”文史讲堂_市县政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政协 >>正文内容
黄岩政协:创办“永宁史话”文史讲堂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2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据联谊报    黄岩旧称永宁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新一届黄岩政协在推进文史工作创新中,着力梳理历史文脉,深入挖掘黄岩文化,一个旨在构建黄岩文史交流探讨平台的“永宁史话”文史讲堂应运而生。

文史讲堂自20179月创办以来,已举办30讲,成效逐渐显现,影响不断扩大,成为黄岩区政协的一个特色亮点品牌。

主要做法

一是立足本土,挖掘黄岩文史。

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大众需求与历史研究的双重需要,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在活动前,区政协召集文史委专门开展调研,邀请各界文史、文学专家召开座谈会商讨谋划。已开讲的课题中既有杜范、曾铣、陈芳允等院士、名人,又有黄岩翻簧竹雕、沙埠青瓷窑、黄岩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既有长潭水库建造及长潭精神的解读,又有委羽山道教第二洞天、佛教禅学圣地瑞岩山等历史文化的探讨、辨析。

二是借智借力,加强软硬件建设。

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借助黄岩区历史学会的人才力量和椒江道台里文创院的办课经验,确定讲堂由区政协文史委主办,黄岩书画院、道台里文创院和黄岩区历史学会承办。今年8月又聘请了50位黄岩政协文史专员,建立了20位文史讲师组成的黄岩政协文史讲师团。

三是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多彩。

讲堂先由主讲人主讲,然后是听众交流互动,对某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不仅增加听众参与度,也使讲堂气氛更加活跃,交流探讨更加深入。此外,讲堂还将向基层延伸,走进机关、社区,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扩大覆盖面。

四是资源分享,弘扬黄岩文化。

通过海报、黄岩政协公众号以及微信听课群等形式进行讲堂宣传;采用全程录像的方式记录讲课过程,制成光盘,并考虑在政协公众号上播放或进行网络转播;在《今日黄岩》报纸上开辟“永宁史话”文史专栏,登载每期讲课内容;与凤凰网合作,讲堂内容通向全世界;鼓励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每年“最少听一次”,部分主题邀请相关部门和单位同志参加。

实际成效

一是传统文化得到了积极传播。

“永宁史话”文史讲堂始终立足于讲述本土文化和黄岩发展历史,对促进黄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如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陈建华老师主讲《漫谈曾铣其人其事 》时,吸引了众多听众,引起了黄岩区领导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随着精彩讲堂影响力的扩大,区长陈建勋、副区长刘小宁等领导都慕名参加听讲。扩大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覆盖面,“永宁史话”专栏阅读量和凤凰网连载内容的点击量都有了突破。据统计,目前凤凰网的点击量在10万次以上。

二是百家争鸣创出了特色舞台。

讲堂逐渐成为黄岩文史演讲、传播、交流的一个重要舞台。讲堂既遥望历史,又关注当前,是服务发展的推进器。如为了呼应黄岩区委、区政府开发黄岩瑞岩山的决策,第十五期讲堂就选取《瑞岩山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主题,讲述黄岩瑞岩山的历史,挖掘、考证瑞岩山著名景点故事和宗教文化。截至8月底,已有20多位讲师登上“永宁史话”的讲台。

三是讲堂推动了文史工作创新。

“永宁史话”文史讲堂创办以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推动了工作的创新。讲堂成为政协集聚、培养文史人才的孵化器。今年7月,区政协专门聘请的50名文史专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文史讲堂成员。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