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儿子”来了》,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小品戳中了很多观众的痛点:现实中,不少老人宁愿相信骗子,也不相信家人,导致财产损失严重。“必须重视防范和打击以老年群体为目标的涉众经济犯罪,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嘉兴市南湖区政协委员郑欣娟提案建议。
郑欣娟调研发现,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以老年群体为目标的金融证券类、传销类、欺诈类经济犯罪多发,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些人借保健品经营、养老养生等多种名目,通过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派发小礼品等形式,以发展会员、商品销售与返租、投资加盟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一些人以投资金银、工艺品等为名,与老年投资者签订商品销售合同,实际从事非法集资的犯罪活动。此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普遍案情复杂、查处追赃难度大、审理时间长,受害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导致受害人易将矛头转向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群访、闹访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稳定。
分析其成因,郑欣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监管工作不到位。种种投资理财乱象与金融监管缺失有关。保健品营销市场混乱,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重视健康、生活孤独、容易被小便宜诱惑的心理,组织老人免费旅游、体检、听讲座,骗取老年人信任,再诱使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让被骗老年人蒙受财产损失。二是家庭、社会关爱和公共救济的缺失。许多老年人缺乏子女的关爱和有效沟通,精神生活匮乏,容易相信陌生人。三是对以老年人为目标的经济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未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郑欣娟建议,首先要依法将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监管范围。规范民间融资秩序,将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从源头上预防非法集资行为的发生。针对不法商家采取聚众式营销手段进行虚假宣传、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或金融诈骗等行为,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各类聚众式推销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其次要健全相关执法部门防控协作机制。公安机关在从重从快打击、强化宣传防范的同时,要与法检机关、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做到分工合理、配合密切、定期会商、情报互通、打防互动,切实提高打击效能,全力挤压涉众型经济犯罪。第三要建立预警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要通过情报信息收集汇总、交流共享、分析研判,实现先期预警预测。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等,及时向社会披露非法吸收存款、集资诈骗、传销以及其他多发性案件、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涉众型经济案件,及时发布预警提示,提高群众防范经济犯罪的能力。司法机关应加大以案说法力度,向老年人宣传防范诈骗的案例。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及救济,从老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等方面保障机制。志愿者、义工及社会其他组织、社区要发挥作用,开展走访慰问老人活动,定期举办讲座,把老人的思想、心态往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引导年轻人增加对老年父母的家庭陪伴,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不仅在生活上关心老人,还要让老人了解骗子行骗的常用方法,提高老人防范诈骗的意识。
据悉,该提案已被列为区政协重点提案,由区委常委、公安局长领办。
用户登录